译者在适应与选择中的主体性体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无论在中方还是西方,翻译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译学研究也是翻译领域重要的话题。近半个世纪来,翻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学者也从跨学科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延伸和发展。然而,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也最积极的因素,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甚至,对于谁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至今翻译界仍有分歧,众说不一。尽管如此,译者地位却在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变。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从以原文为导向转为以译文为导向,译者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由此改变了译者的地位和命运。近二十年来,对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是目前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翻译界的不少学者及相关翻译理论已经对此进行过不少研究和探讨,并且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和探讨多少存在着过分夸大译者作用的嫌疑。同时,目前翻译界还没有关于译者主体性研究较为系统的观点和理论支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仍处于“婴儿期”。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第一次尝试从本体论出发进行翻译研究,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为哲学理据,建立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胡庚申教授(2004)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行为”。由此,翻译成为译者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最终结果。这一理论对译者适应选择的强调与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不谋而合。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来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并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多维度的主动性适应与选择所体现和发挥出来的译者的主体性。同时,本文以《雾都孤儿》三个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三个译者在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如何做出主动性的选择及适应,进一步证明该理论的可行性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综述部分。首先,在本章,作者回顾梳理了前人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主体性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局限,简单介绍了狄更斯及其作品,以及对文中所选定的三个中译本及其译者的介绍。同时,作者对于本文的理论框架翻译适应选择论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并且阐明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其次,作者对《雾都孤儿》三个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证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指导研究译者主体性上的可行性,以及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从社会、文化和人际三个维度上做出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从而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和充分发挥。第四章作者得出结论,主要包括研究发现,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以及对于未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传媒业是信息社会中变动最频繁、反应最活跃的行业,因此,传媒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和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也是复杂多变的,完全符合项目一次性、独特性的特征。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进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正处在城市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历经数年,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解决现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让高职教育成为人们所认可的高等教育的有益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伴随心血管疾病严重后果的常见疾病。OSAS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涉及各种不同机制的多因素过程。OSAS的病理生理特点
目的:通过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段给予抵挡汤干预对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及下肢血管和肾脏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作用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大规模的爆发,目前已有赶超PC市场份额的趋势,移动智能手机终端的App已经无所不在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截止到目前,据统计App Store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价值。该方法在摆位时采集图像或其他信号,对病人病灶部位进行精确定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手工艺率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获得蓬勃发展。而当代手工艺之所以能在美国获得快速、有序和良性的发展,要获益于其相对完善的文化艺术运行机制和浓
在中国文学史上,童年书写萌发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并在之后逐渐发展壮大。童年与儿童文学有着内在的深厚联系。在儿童文学中,童年是儿童文学的标志性素材和关键表现对象,它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