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和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等。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则有赖于各个阶层拥有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然而,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因素和体制性缺陷等多方面客观存在的原因,他们长期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和渠道,其利益诉求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未能得到正确反映,从而导致国家各个阶层的利益配置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因此,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构建完善的、开放的、多维度的、公平的利益表达机制,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有利于我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公共化,而且对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以我国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作为公共政策形成的基础环节入手来研究这一问题,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基础上,采用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试图从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等学科领域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现实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和梳理,突破了以往一般只从某一门学科角度研究的局限;另外,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健全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改变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劣势地位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近年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
诗歌是我国五千多年发展历史上一课闪耀的明星,而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是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我国实施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加大了对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
本文从课堂教学如何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运用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设计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中丰富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并渗透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学当中,让课堂充满关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
在教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质量,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
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更得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该阶段是学生对数学定格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
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演进着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发挥地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