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东大寺社区回族丧葬仪式研究

来源 :杨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最终归宿,但是生命的意义却因为今世的作为会有所不同。丧葬仪式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后一项人生仪式,也是生者为逝者举行的一项告别仪式。每个族群都有特点鲜明并且不尽相同的生死观念与丧葬仪式,基于某个族群为研究个案,解读他们的丧葬仪式是对人类文明多元性的有益探索。回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通过对回族丧葬仪式的研究能够由点及面地了解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然而学界将研究视野较多聚焦于西北地区回族丧葬仪式的习俗、制度、含义、功能等方面,对于中原地区散杂居回族丧葬仪式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东大寺社区的回族丧葬仪式为研究个案,尝试对当地回族丧葬仪式进行描述与解读,发掘和阐释中原地区回族丧葬仪式内在具备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评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东大寺社区作为本文的田野调查点,具体的田野调查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在研究视角上,本文采用主位与客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结构上,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综述丧葬仪式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西方人类学对丧葬仪式的研究,以及学界关于中国丧葬仪式和回族丧葬仪式的研究。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一章,东大寺社区回族的丧葬仪式。按照丧葬仪式进行的时间脉络,将丧葬仪式划分为仪式前期、仪式中期、仪式后期三个部分展开民族志“深描”。第二章,东大寺社区的坟地。介绍东大寺社区回族坟地基本情况与历史变迁,对为活人打坟的“伐喜墓”这项依然实践的传统民俗进行了解读,针对坟地中展现的攀比现象与家族意识进行了剖析。第三章,丧葬仪式整合的人群。对丧葬仪式中较为关键的三类职业人群进行访谈和研究,从职业人群的视角加深对丧葬仪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功能的理解。第四章,丧葬仪式与地方性话语。本章对丧葬仪式中的性别话语、宗教解释与民族话语、教派话语、疫情下的葬礼四个地方性话语传统进行解读与探讨。结语部分对东大寺社区的回族丧葬仪式总结出三个面向:首先丧葬仪式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其次丧葬仪式体现“礼物的流动”与“人际互惠”的社会功能与意义;最后丧葬仪式是一场伊斯兰丧葬文化与儒家丧葬文化交织与融合的仪式。
其他文献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木兰女孝子、女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木兰故事甚至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木兰也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中国形象之一。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传奇女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而销声匿迹,而木兰故事历经千余年仍然留存在当代文化中,并成为影响着中国人甚至西方人精神价值观念的经典故事,
学位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浪潮,其实践和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此为渠道向公众和社会开放政府所掌握的数据资源。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政府也都高度重视政府数据开放,在各地积极推进相关实践,但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数据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因此,识别政府数据开放实践过程中数据开放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把握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的规律和促进政
学位
傅山是明末清初具有代表性的遗民书家,他自幼学书,先从魏晋楷书入手,中年时师法颜真卿,在晚明尚“奇”书风的影响下,傅山坚持把崇古观融入其书法创作之中,在继承传统书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傅山作为遗民的代表,在书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均表现出孤傲不羁的个性,他提出的“四宁四毋”观对后世书学者影响甚大。由于傅山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他的书法追求建立在人格至上的思想基础上。本文浅析傅山的书法理论,并把傅山的小楷作品
学位
1847年,《笨拙》中一幅名为“畸形热”的漫画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畸形秀的盛况:皮卡迪利大街埃及大厅的墙上,从上至下都张贴着畸形秀的广告,宣传厅内各式令人震惊和好奇的事物,人们蜂拥而入,争相参观奇人异物,所以,埃及大厅又被人们称为“丑陋之厅”。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畸形秀以独有的魅力和机制吸引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观众,不同于其他大众娱乐,它繁盛于一个社会转型、新旧交替的时期,与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
学位
信任包含着对治理社会的政府的信任、对公共组织的信任和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媒体时代,互联网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与整个社会的沟通方式,信任关系向数字化信任过渡,各类具有煽动性的信息和负面信息的迅速扩散强烈冲击着信任体系。媒介对信任的建构作用日益突出。本研究聚焦于一个核心研究问题:价值观、媒体类型和媒体使用目的对政府信任和社会信任有怎样的影响?对该问题的探析不仅可以丰富对于信
学位
陈与义(号简斋),是两宋之交最为杰出的诗人,其诗歌蕴含独特的审美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对韩愈诗文的接受、光影意象的选取、三种诗情的抒发、两种诗风的形成四个角度对简斋诗歌审美展开研究。在继承前人方面,简斋对于韩愈诗文有着一定的接受和学习,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将接受大量地建立在互文性基础上,且多呈现封闭性倾向,体现了他追求语言表意含蓄曲折的审美倾向。在意象选取方面,简斋常以“光影”入诗,对光影
学位
“一点”、“一下”、“一会儿”是一类表义小量、形式固定的小量标记词:一方面,在语义上呈现“小量义”的特征,其中,“一点”表示物量、程度量上的小量,“一下”表示动量、时量上的小量,“一会儿”表示时量上的小量,语义关系存在交叉;另一方面,三者在句法上具有语法化和词化倾向,“一+量词”的搭配无法更改。基于偏误语料库,本文发现留学生在使用中存在“A+小量标记词”和“V+小量标记词”结构的常见偏误,因此,本
学位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学超晶格被广泛应用于激光的非线性频率转换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其制备工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小周期和掺镁铌酸锂光学超晶格极化等技术难题,在介绍钽酸锂、铌酸锂的结构特性,以及理解畴翻转动力学过程中基础上,探索了双面电极、高温极化、绝缘层辅助室温极化等技术方案,实现了小周期光学超晶格和掺杂镁铌酸锂光学超晶格的成功制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钽酸锂、铌酸锂
学位
20世纪90年代,新管理主义席卷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大学为提升教师学术工作质量、竞争力和知名度,引入“非升即走”、量化评估、绩效薪酬等基于表现主义的教师评聘制度,重塑了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本研究立足高校教师评聘制改革的实践背景,选取我国某“双一流”高校S大的18位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初任青年教师如何感知与回应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此外,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与共同体理论解释不同类型的青年教
学位
清末民初是一个特殊的时段,此际词学上承“清词中兴”的遗风,下启现代词学的滥觞,因而清末民初是词学自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段内,近代兴起的报刊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因其传播效率高、价格低、范围广,成为当时最为活跃的一种传播媒介,促进了新式文学普及的同时,亦对旧体文学的传播产生了影响。本文运用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在对1898至1923年期刊上所刊载的词作进行搜集、整理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