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选取1960-2009年在我国大陆(不包括台湾)登陆的超强台风,统计其登陆数、登陆强度与登陆地点的变化特征,发现超强台风在我国24°N以南的登陆数量从1980年代后逐渐减小,而在24°N以北随年代呈明显增长趋势,1980年代至2000年代30年间登陆偏北现象明显。为了分析研究超强台风登陆位置北移的原因,本文利用NOAA的ERSST的月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0-2009年中国区域753个气象站逐日日平均地温、地面气温资料,从海温、地温和地气温差三个方面来研究登陆超强台风登陆前近海岸海面及登陆陆面的热力状况变化对超强台风的移动影响及超强台风趋暖运动的规律。在我国沿海岸20°N-36°N的海面温度呈振荡上升趋势,与超强台风登陆年平均纬度的趋势线基本上重合。其中,沿海岸偏北的海面温度增温趋势比偏南的大。在某些纬度区间,超强台风登陆个数的变化趋势与近海岸海温变化趋势一致。2001-2009年登陆的台风以上等级的台风(包括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登陆当日近海岸SST与登陆月平均(1960-2009年50年平均)的距平和台风登陆纬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海温越高,台风登陆的纬度越高。近海岸区域的海温暖区有明显往北的趋势,在2000年代超强台风的路径大部分落在海温最暖区。从地温来看,1980年代登陆我国大陆的12个超强台风登陆前两天的地温合成最暖区与2000年代年登陆我国大陆的10个超强台风登陆前两天的地温合成最暖区就是这两个年代超强台风登陆最集中的区域,而其它三个年代超强台风所登陆的区域也基本为地温暖区。海岸线地温纬度高区比地温纬度低区增温显著,超强台风登陆年平均纬度与地温三十年距平极大值对应纬度的趋势线基本平行。本文进一步统计了1960-2009年登陆我国大陆的超强台风登陆前两天的台风中心与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地温暖区中地温极高值处连线和台风中心与登陆点连线的夹角以研究登陆点与地温暖区的偏差,统计结果表明,地温的确是影响台风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对其中五个效果较好地个例分析,超强台风均偏离了引导气流的方向而往地温最高的区域移动登陆,且登陆前三天至前一天登陆点的平均地温均为沿海地区的地温最暖区。地气温差与地温分布有类似的情况,1980年代与2000年代登陆超强台风登陆前两天的地气温差合成最暖区就是这两个年代超强台风登陆最集中的区域,除70年代不太明显外,60年代和80年代超强台风登陆最多的区域也基本为地气温差暖区。海岸线地气温差三十年距平极大值所在纬度与登陆年平均纬度的对应关系要比地气温差极大值对应纬度与登陆年平均纬度的对应关系要好,说明地气温差增暖区与台风登陆存在一定的关系。统计的超强台风登陆与地气温差暖区的偏差结果表明地气温差也的确是影响台风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对四个效果较好地个例分析,超强台风均偏离了引导气流的方向而往地气温差最高的区域移动登陆,且登陆前三天至前一天登陆点的平均地气温差均为沿海地区的地气温差最暖区,最大地气温差均大于6℃。通过对登陆超强台风热力特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一个超强台风陆面趋暖综合模型。虽然本文对海温、地温与地气温差得出的结论仅为一个初步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超强台风登陆前近海岸海面和登陆陆面热力性质的确为影响超强台风移向和登陆的一个因子,在对近海岸热带气旋路径预测时,加入海温、地温与地气温差三个方面的考虑,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