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L1调控骨骼肌糖代谢的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骼肌FSTL1的表达及与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目的:初步探索骨骼肌FSTL1的表达和与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动物层面,通过PCR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12周龄C57BL/6J小鼠各个主要骨骼肌FSTL1表达情况;然后使用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C57BL/6J小鼠以及db/db小鼠、ob/ob小鼠、HFD造模小鼠骨骼肌FSTL1的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12周龄C57BL/6J小鼠在腹腔胰岛素刺激或力竭运动情况下骨骼肌FSTL1的蛋白表达变化。细胞层面,观察骨骼肌模型细胞C2C12细胞分化不同时间点的FSTL1蛋白表达情况,用棕榈酸(PA)或胰岛素处理C2C12细胞,检测FSTL1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动物层面,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STL1在骨骼肌中广泛表达;相较于对照组,db/db小鼠、ob/ob小鼠模型和HFD造模小鼠骨骼肌FSTL1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小鼠在腹腔胰岛素刺激情况下骨骼肌FSTL1的蛋白表达降低,力竭运动后其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细胞层面,FSTL1在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其表达逐渐升高,棕榈酸干预C2C12肌管细胞后,其FSTL1蛋白表达升高;随着胰岛素干预时间和浓度的增加,C2C12的FSTL1表达降低。结论:FSTL1在小鼠骨骼肌中广泛表达;在db/db、ob/ob和高脂喂养的小鼠骨骼肌中FSTL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升高;C2C12细胞FSTL1蛋白表达受棕榈酸和胰岛素的干预而变化。这些结果提示FSTL1可能参与骨骼肌对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第二部分FSTL1对骨骼肌糖代谢作用的体内和体外研究第一章小鼠骨骼肌过表达FSTL1对糖代谢的影响目的:探索小鼠骨骼肌过表达FSTL1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购买的C57BL/6J小鼠分为4组,随机进行分配组别。于双侧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胫前肌定位注射AAV-GFP和AAV-FSTL1病毒,然后进行造模:ND或者HFD进行喂养12周。测定各组小鼠摄食、体重、GTT、ITT、糖原含量等代谢指标,并且对骨骼肌进行q PCR检测其糖酵解水平变化。在腹腔生理盐水干预或胰岛素干预情况下,各组进行骨骼肌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行骨骼肌的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其形态和糖原水平,以及组织免疫荧光观察GLUT4的变化。提取骨骼肌蛋白,WB检测过表达FSTL1后对Ins R/AKT/FOXO1信号通路和GLUT4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GFP组相比,骨骼肌过表达FSTL1后的高脂喂养组表现出糖耐量曲线下葡萄糖及胰岛素面积减少,普食组无显著差异。普食组和高脂组的摄食、体重、肌肉重量无明显差异。在普食及高脂喂养的小鼠中均可见FSTL1过表达后骨骼肌P-IRS1、P-Ins R、P-AKT、P-GSK3β、P-Foxo1、Surface GLUT4表达升高。结论:骨骼肌过表达FSTL1可能通过Ins R/AKT/Fox O1信号通路调控糖代谢,抑制胰岛素抵抗。第二章C2C12细胞系过表达或抑制FSTL1对糖代谢的影响目的:利用C2C12细胞系过表达或抑制FSTL1探索体外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在C2C12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或者抑制FSTL1,结合棕榈酸和胰岛素的处理,进行WB验证FSTL1对IR/AKT/Fox O1信号通路和GLUT4的影响。通过细胞免疫荧光验证其对GLUT4的影响。通过糖原含量、糖摄取水平进一步探索FSTL1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C2C12细胞系过表达FSTL1后,在无论有无胰岛素抵抗的模型下均表现出对胰岛素刺激后P-IRS1、P-Ins R、P-AKT、P-GSK3β、P-Foxo1、Surface GLUT4表达升高,糖摄取水平增高,糖原含量升高。反之,抑制FSTL1后则产生相反的结果。结论:C2C12细胞系过表达FSTL1可能通过Ins R/AKT/Fox O1信号通路调控糖代谢,抑制胰岛素抵抗。第三部分FSTL1对骨骼肌调节糖代谢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索FSTL1对骨骼肌调节糖代谢的机制。方法:在C2C12细胞系中过表达FSTL1,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其对下游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调控。在C2C12细胞系中过表达FSTL1后,利用LY294002(PI3K/AKT通路抑制剂)进行干预,探索FSTL1是否部分通过AKT通路调控糖代谢。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FSTL1和代谢通路及AKT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C2C12细胞系过表达FSTL1后,抑制了胰岛素抵抗;但在LY294002的干预下,无论是否在胰岛素抵抗的模型下均表现出对FSTL1过表达后P-Fox O1、P-Foxo1、Surface GLUT4表达增加的抑制,并且抑制了FSTL1对糖原含量和糖摄取水平的提高作用。结论:FSTL1可能部分是通过AKT信号通路来进行调节骨骼肌糖代谢的。
其他文献
磷酸三丁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酸酯,但尚不清楚其对斑马鱼再生过程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斑马鱼幼鱼暴露于0、50、100、200和1,000μg/L的磷酸三丁酯中,在72 hpf时切除斑马鱼幼鱼尾鳍。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首先,暴露于磷酸三丁酯后,斑马鱼幼鱼中性粒细胞总数减少,尾部中性粒细胞减少,磷酸三丁酯也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其次,斑马鱼体内的活性氧水平大大降低。磷酸三丁酯抑制尾鳍再生的几个
学位
<正>信迪利单抗是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的一种Ig G4单克隆抗体,它能有效地与PD-1结合,干扰PD-1与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和恢复T细胞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信迪利单抗已于2018年12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二线或以上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并于2021年6月获批了肝癌、
期刊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患者因为心脏的射血功能下降至无法满足机体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在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主要的还是药物治疗,治疗目的为缓解由心脏射血分数不足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如何从根本上治疗心力衰竭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临床课题。心肌细胞的死亡是心脏收缩力减弱的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晚期治疗手段有限,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化疗通常无效[1,2]。随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及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应用,给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肝癌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新药的单用效果仍不如其他肿
学位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信迪利单抗致ADRs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汇总的病例报告文献有33篇,共涉及35例患者。信迪利单抗致ADRs具有如下特点:男性25例(71.43%),女性10例(28
期刊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也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索拉非尼目前被公认为晚期肝癌的标准疗法。然而,获得性耐药大大限制了索拉非尼的临床疗效。因此,对相关风险因素的进一步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方法:我们综合分析了78例肝切除术后接收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资料。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确认了肝癌临床标本中SCAP过表达与索拉非尼
学位
第一部分载ACE2激动剂靶向胶原纳米粒的制备及安全性研究目的:制备表面连接胶原结合蛋白(CNA35),并载有ACE2激动剂-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DIZE),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GNR)和全氟正戊烷(PFP)的脂质体纳米粒(CNA35-GNR/DIZE/PFP@NPs,CNA35-GDP@NPs),检测其表征并评价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真空旋转蒸发法联
学位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截至2021年12月关于信迪利单抗ADRs报道的文献,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信迪利单抗所致ADR个案报道,涉及患者33例,其中男24例(72.73%),女9例
期刊
目的: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患者在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后的预后较一般人群可能更差。接种COVID-19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感染、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但迄今为止,
学位
背景: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一种禁食和进食交替进行的饮食模式,近十几年来逐渐流行开来。大量研究提示间歇性禁食的生活模式有益于身体健康。既往对小鼠的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其寿命延长。在人类中,间歇性禁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因此有利于改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肝脏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关键的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