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译与译中者接受文生成研究——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汉译本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则是人之初的文学。它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纯真的童真童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儿童文学翻译也因其对本土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和儿童成长的作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翻译领域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相对于其他领域及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来说,我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及研究明显滞后。鉴于此,本论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以马爱农、马爱新姐妹译《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范例,对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接受与译文的生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儿童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接受既不是简单的、搬砖头式的从一种文本到另一种文本的被动接受,也不是任意发挥和创造的完全主动接受,而是译者与原作者及儿童读者展开对话、心理上相互靠近的过程,即“视野融合”的过程。译文的生成既不是照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改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再创作,而是译者新的“期待视野”在目的语中能动地再现。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其实就是译者基于自身已有的“期待视野”,接受原作(文本信息和作者的“期待视野”),融合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构建自身的审美感受,形成新的“期待视野”,并将其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通过理论阐释,逻辑推理和译例分析,本论文重点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接受与译文生成的内涵;讨论了儿童文学翻译中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儿童文学英汉翻译中译者接受与译文生成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儿童文学翻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儿童读者的特殊性、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的差异、儿童文学的特点、译者的能力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译文的生成。  第二、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接受是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语言信息到作者意图、由静态文本到作者期待视野的动态过程。文本的意义结构,译者、读者及原作者的期待视野的多样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等决定了接受的难度。  第三、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接受与译文生成是一个由认知到表达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注、“召唤结构”的创设、新的“期待视野”的形成以及能动地再现等心理活动。  第四、关注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整体地把握作品的情节和主题、创造性地再现童趣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  通过上述分析和阐释,本论文还指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及对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作为网络交际工具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了。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语境下经过变异的语言形式,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特征以及电子媒体的属性,日益引起语
索尔·贝娄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一生著述颇多。贝娄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知识分子。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们往往会陷入失望甚至绝望的境地。但是,最终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好比是一面历史的镜子,照一照这面西洋镜,从中领略生活在中国本土意识之外的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了解我们在境外的形象变迁史,无疑将有助于反省和完善自身的民族
威廉·戈尔丁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蝇王》为他带来极大声誉并成为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蝇王》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自发表以来,因其哲学内涵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文被介绍到国外,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可谓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本文从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方式与原则入手,以
学位
本论文进行了对高职学院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联想策略培训的实验。实验假设,联想策略对高职学生词汇习得有显著效果。作者所在学校的两个班的50名学生参与了实验。两个班分别作为
学位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翻译日显重要。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