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科的现代性问题及其超越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世纪大学之滥觞到现代大学的诞生,大学一直承载着人类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保存、创新和传承等任务。学科作为大学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大学存在的根基,也是现代大学实现知识生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的载体,基于此,学科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第四次工业革命裹挟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虚拟技术等高新技术悄然而至,对大学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与此同时,面临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作为是大学建设的核心,如何在机遇与风险中谋求新的发展成为当前学科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重要议题。学科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不断发展和分科深化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从科学到学科的演进过程中,知识生产方式经历了多次转变。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显明状态,其具体表征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社会中心的大学也处处彰显着现代性的特质,学科作为大学学术组织的载体,学科的发展过程蕴涵着现代性的明显特质。在现代社会的推动下,近代科学革命带来了知识生产的精细化、专业化、职业化等趋势,知识生产方式完成了由模式1、模式2到模式3的转变,知识生产方式也由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与超学科,大学知识生产彰显出反思性和社会性弥散等特点,同时知识生产范式也更趋理性化与标准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组织和学科知识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科的现代性问题。具体而言,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受资本主义、功利主义、世俗主义以及全球化等思想的冲击,大学的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开始以功利化和市场化为导向,同时学科组织的封闭性、学科范式的标准化、以及学科管理的行政化与权力化等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我国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科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导致学科管理的行政化和学术权力日渐式微;二是学科专业目录制度的异化阻碍了学科互涉和学科跨界的发展;三是学科知识生产的功利化和市场化致使学术道德危机的出现;四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和同质化以及实用主义倾向致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五是学术评价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依赖导致评价的量化与标准化趋势以及评价功能的异化。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学科发展的行政化倾向源于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弊端;学科的封闭性与学科之间的边界意识源于学科规训制度的禁锢和规制;学科评价的量化趋向源于对工具理性和量化技术的过度依赖。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现代性因素在大学制度和学科组织中留下的痕迹,也即是说,当前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源自于现代性的多种元素对大学以及学科组织产生种种影响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将以现代性为研究视角,从哲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等角度系统全面地对学科这一主题进行深刻的学理性研究。本研究在学科以及学科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现代性视域,以知识生产为媒介,通过审视和思考学科现代性的功能、特征以及表现,试图厘清现代性和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以学科的现代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性与学科的生成逻辑、学科管理机制、学科规训制度以及学科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学科发展中出现的学科管理的科层化趋势、学科范式的边界意识、知识生产的功利主义趋向、人才培养的实用主义倾向以及学科评价的量化趋向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层的剖析。基于此,在洞悉学科现代性问题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学科现代性问题的改革理念和超越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厘清现代性的内涵、起源及表征形式,有助于明晰现代性对学科的影响以及学科现代性问题的根源。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现代性是指文艺复兴和工业社会以来社会整体结构的性质与特征,其基本理念主要有理性主义、可计算思维、资本主义、功利主义以及世俗主义等,具体表现为思想层面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体意识和可计算思维;经济层面的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以及货币制度的成熟;制度层面的科层管理制度的出现等方面。在对现代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继而对学科现代性的表现进行探究发现,伴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表征融入大学与学科组织,在现代性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科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制度化形态,其中学科组织从松散的学者社团发展为建制完整的学术组织,学科规训制度逐步成型,现代科层制促使学科组织管理渐趋理性、规范,同时,随着学科文化的积淀与成型,学科内部隐含着一种知识权力,对学术领地、学术标准、学术资源配置以及学术阶层等方面进行划分与规制,以上都是学科现代性的具体表现。通过梳理学科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制度的演变形态,洞悉现代性视域下学科发展的知识逻辑和动力机制,由此发现现代性在学科制度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对学科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了系统的把握,为整个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科层制作为一种高度理性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是现代社会制度理性化的重要表征形式,大学管理的科层化是现代性元素进入大学组织的具体表现。科层制管理模式进入大学后,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学和学科组织的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对大学知识生产、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组织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科层制管理模式推动了大学学术管理和学术训练的理性化进程,促使大学学术生产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管理更加规范与理性。然而,伴随着学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科层制管理模式在学科建设中的弊端日渐凸显,学科管理的科层化和行政化等问题对学科组织发展产生了层层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学科管理中的科层制度着手,针对现代科层制对大学与学科组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是梳理科层制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对科层制如何进入大学和学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就学科管理的科层化对知识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学科管理的科层化对学科发展带来的现实困境及其背后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科层制与大学学科组织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科规训作为一种知识权力制度,也是学科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科规训制度通过学科知识产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影响。一方面,学科规训作为知识体系的划分机制,通过考试制度来规范知识生产的标准和范式,规定着知识生产的方向、标准、规模与质量。另一方面,学科规训通过书写、考试和评分三种方式实现知识与权力的连接,同时赋予学科知识以规训的权力,对学习者施以知识规训和思想形塑的作用。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学科规训对大学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规制和形塑作用被学科规训所带来的的消极影响逐渐消解,大学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现偏离,由此导致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出现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基于此,本研究从学科规训的视角出发,首先是从学科规训的由来展开系统的研究,在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学科规训制度是如何在现代性的影响下产生的。然后从考试制度、评分制度、书写方式等方面切入,透过教育方式和教育场所的变革对学科规训的具体表征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随后就学科规训制度对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型塑和规制作用进行详细的梳理,最后针对学科规训制度对学科发展带来的风险及其根源进行深入探究与反思。可计算原则与量化思维是现代性理念的重要表现,在现代性的可计算思维与数字技术的助推下,以表格、数字技术、计算思维为特征的量化评价方式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各类评价中的主流方式。通过深入探究发现,量化评价以现代性的理性和可计算为原则,将大学学术生产和教师的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数字化处理,用数字计算和衡量教师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多寡。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的量化指标带有明显的精确、客观、理性以及可视化等优势,同时也易于操作和管理,基于以上种种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评价、学术评价、以及学科评估与专业认证等领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量化评价中工具理性与数字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评价中的数字崇拜和工具理性特征日趋凸显,量化评价的弊端不断凸显,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现代性视域下的学科评价机制的理性与嬗变展开系统的研究,以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和可计算思维如何融入评价体系这一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与分析现代评分制度和教师评审制度的演变过程,系统剖析了现代性视域下量化评价方式的生成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从学科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对量化评价中的理性表达进行梳理与剖析,发现量化评价方式作为规训与形塑学生的有效方式,以及规制与监管教师群体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学术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针对量化评价方式的过度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从知识生产的商品化与功利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教师评价功能的异化等角度对学术评价的量化趋势所裹挟的风险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试图厘清学科评价中的理性嬗变与危机产生的深层机理。最后,结合前几部分围绕学科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系逻辑进行的相关研究,针对学科现代性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本研究从学科发展理念的调整、学科发展范式的变革、学科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等几个方面对超越学科现代性问题的实践路向进行构建。首先,优化学科发展理念。以高深知识为目的,回归大学理念的本质追求;重塑通识教育价值传统,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树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抵抗专业教育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危机与现代性所裹挟的风险。其次,变革学科的发展范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即优化学科设置与调整机制,突破学科专业设置行政性壁垒,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参与、专家论证的目录制定决策机构;推动学科范式转型,完善交叉学科的准入机制,构建以问题研究和知识生产为导向的学科群;以问题研究为导向,推动学科走向互涉与融合,促进学科的多元化发展。再者,完善学科管理机制,改变学科管理的科层化问题。即处理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中的知识逻辑和权力逻辑的关系;以制度为依托,合理规范各项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和越界;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的自主更新能力;规范学科组织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最后,优化学科评价方式,完善学科评价机制。通过重塑评价的价值导向,改变“唯科研”、“唯论文”的学术评价导向;通过优化评价方式,积极推进和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促进不同学科的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同行评价机制,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可视化技术,积极构建可视化的动态监测评价体系。总体而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来缓解学科现代性所带来的风险,推进学科的现代化治理,进而促进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进程。
其他文献
作为湿地基本要素之一,水文影响湿地植物物种分布和种群的稳定性,迫使湿地植物进化出相应的适应性性状。全球拦河筑坝热潮影响下,全球河流湿地系统的水文节律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大坝形成的水库内。因为水库水位抬升和水位的周期性波动,水库内原来不受水淹影响的河岸高地变成了一类新型湿地:水库消落区。在水文节律稳定、每年蓄水时间很长且水位涨落落差很大的大型蓄水水库中,生长在其消落区不同高程区域中的植物每年均要面对
学位
甲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的真核藻类,由于其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够运动,因而相比于其他不能运动的藻类而言,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同时,在不利的环境下甲藻能够形成孢囊避免受到伤害,待到环境适宜时孢囊再度萌发回归水体,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由于甲藻水华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而,甲藻水华常被记录或报道。也因此甲藻水华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的研究一直是藻类学和生态学的重点和难点。自然状态下
学位
<正>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复方乌蛇饮”内服和“硫轻白柳膏”外用,治疗经西医确诊的牛皮癣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61岁;病程:5年以内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最长者达10年以上。经治疗痊愈1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7%。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配置相对不足,配置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不少高等学校难以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一些地方高校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限制,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高校教育资源全面有效共享成为可能。在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S省区域12所高校开启了教育资源共享行动,通过智慧型互联网交互平台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
学位
目的 探讨鱼腥草滴眼液联合夫西地酸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眼眼睑内滴入夫西地酸滴眼液,1滴/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鱼腥草滴眼液,1滴/次,6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典型表现
期刊
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图”属于第二语言,是各类生物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认识以及运用图片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而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识图能力,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图
期刊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人们盲目依赖氮肥,造成我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氮肥过量的情况,不仅未带来持续的增产,反而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质量,还加剧了氮的流失和挥发,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炭不仅能最大程度提高秸秆养分的有效利用,而且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改良土壤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减氮增效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文以西南旱地紫色土和冬油菜–夏
学位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油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油菜是仅次于大豆和棕榈的世界第三大植物油来源。在我国,油菜是继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之后的第五大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中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2n=4x=38,AAC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油菜栽培种。近些年来,已经有不少产量高、品质佳的油菜新品种被辛勤的育种工作者研发成功,对油菜的产业发展做
学位
“21世纪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内涵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通过评价提升质量是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职业教育评价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和度量尺,作为政府和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职业教育评价在被密切关注的同时,也饱受着社会各方的不断质疑,职业教育评价亟需改革与转型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对单子叶植物功能基因展开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至非光合器官,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或以淀粉的形式长期储存。一旦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出现障碍,将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阐明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