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和体长条件下,重金属汞、镉、锌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报道了温度和体长两种因素对于重金属汞、镉、锌对三角帆蚌幼蚌急性致毒效应差异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2部分:(1)不同温度条件下,重金属汞、镉、锌对三角帆蚌幼蚌急性致毒效应的差异。(2)重金属汞、镉、锌对于两种体长的三角帆蚌幼蚌急性致毒效应的差异。 2008年5月-7月,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种温度条件下,水体中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离子Hg2+、Cd2+及Zn2+对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幼蚌存活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水温在21℃、25℃和29℃条件下,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依次为Hg2+>Cd2+>Zn2+。(2)水温在21℃、25℃和29℃条件下,各重金属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3.4359mg/L,Cd2+6.3459mg/L,Zn2+116.9288mg/L;Hg2+0.1292mg/L,Cd2+1.0037mg/L,Zn2+4.9515mg/L;Hg2+0.1087mg/L,Cd2+0.3879mg/L,Zn2+2.8497mg/L,(3)当水温从21℃升至25℃,Hg2+、Cd2+和Zn2+对幼蚌的毒性分别增强了26.6倍、6.3倍和23.6倍;水温从25℃升至29℃,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1.2倍,2.6倍和1.7倍。(4)水温由21℃升至25℃后,Hg2+由中毒物质转为高毒物质,Zn2+由低毒物质转为中毒物质,而Cd2+的毒性没有变化均为中毒物质;水温由25℃升至29℃后,Cd2+由中毒物质转为高毒物质,Hg2+和Zn2+毒性没有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毒性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各重金属的毒性依温度的变化是有温度变化区间选择性的。 2008年6月-8月,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离子Hg2+、Cd2+及Zn2+对两种壳长大小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幼蚌(两种壳长大小的幼蚌其壳长分别为11.57±1.7mm,6.95±0.86mm,壳高分别为9.05±1.78mm,4.84±0.69mm)致死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水温在25℃条件下,对于两种大小的幼蚌,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依次为Hg2+>Cd2+>Zn2+。(2)对于壳长分别为11.57±1.7mm和6.95±0.86mm的两种幼蚌,重金属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0.4088mg/L,Cd2+1.0836mg/L,Zn2+6.4778mg/L;Hg2+0.1292mg/L,Cd2+1.0037mg/L,Zn2+4.9515mg/L。(3)对于壳长6.95±0.86mm的幼蚌和壳长11.57±1.7mm幼蚌,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3.2倍、1.1倍和1.3倍。(4)对于两种规格大小的幼蚌,Hg2+均为高毒物质,Cd2+和Zn2+都均为中毒物质。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三角帆蚌幼蚌对Hg2+、Cd2+和Zn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三种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幼蚌对Hg2+、Cd2+和Zn2+的安全质量浓度全部高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所规定的指标。(2)三种水温条件下,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依次为Hg2+>Cd2+>Zn2+。温度本身不会成为重金属之间毒性强弱的影响因素。(3)当水温从21℃升至25℃,三种重金属毒性增强的倍数远远大于水温从25℃升至29℃各重金属毒性的增强幅度。表明水温是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毒性逐渐增强,并且各重金属的毒性依温度的变化是有温度变化区间选择性的。尤其关于温度对于汞的毒性的影响是限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关于这方面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4)三角帆蚌幼蚌体长的增加使得其对三种重金属的抵抗性增强,三种重金属的毒性均明显减小。(5)相同温度条件下,重金属汞、镉、锌单因素对于两种体长的三角帆蚌幼蚌急性毒性大小顺序均依次为Hg2+>Cd2+>Zn2+。而且体长的增长并未在有毒物质的毒性标准上对三种重金属的评价有所改变。(6)针对目前我国关于安全浓度的评估并没有考虑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三角帆蚌发育的不同阶段等生物内在因素对于溶解态重金属急性毒性影响方面的问题应予以关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河流动力学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寻求维持河道行洪功能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契合点,研究对北方缺水河流滩地防风固沙、绿化,改善生态水环境具有广泛技术示范意义的综合治理模
一、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飞速发展的现代传播媒介给传统文化与地方艺术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将传统文化与地方艺术引进校园,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以后,传统文化和本土艺术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对待非物质文
期刊
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作为当地材料坝的防渗体系经过一系列的世界范围内建设发展,成为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坝型。它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低的透水性、抗冲蚀能
地下厂房的开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过程。对开挖过程进行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对下一步施工对象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和预报在工程中是非常
由于我国目前水源污染严重,且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为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对现有常规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力自控(HAC)高效澄清池在澄清池的絮凝室内加入网格板增加扰流、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有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地应用。在面板堆石坝的研究中,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主要依赖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数学模型,以及是否选择了可靠的力学参数。但是
在工程实际中,常因地质、地形、工程结构、枢纽整体布置等条件的限制需要设置弯道。水流进入弯道后将做曲线运动,在离心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水流流态变得异常复杂。突出体
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岩体在开挖卸荷后围岩应力状态改变导致围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急剧下降,诱发突然或激烈的弹射破坏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的地质灾害,是深部地下工程经常遇到的危害性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支护是控制岩爆发生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工程实际中,虽然支护对岩爆破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岩爆仍然常发生在已支护的围岩中,甚至因支护失效诱发强烈岩爆。因此,支护失效对岩爆的影响问题不容忽视,支护失效对岩爆影
降雨、河流和灌溉入渗是大兴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水分在浅层土壤中的入渗过程、探讨入渗规律对于研究大兴区地下水补给、浅层含水层储水能力以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具
洪水预报是防洪调度决策的主要依据,是防洪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大流域因其空间范围覆盖广、支流众多的特性,如何对其进行高精度的洪水预报一直是比较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