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氰化物及氟化物超大负热膨胀材料的设计和机理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大多数材料的热胀冷缩,有些材料表现出“热缩冷胀”的现象,称之为负热膨胀。其反常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负热膨胀材料被发现。这些负热膨胀材料为人们调控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供了可能,可以将其与正膨胀材料复合制成零膨胀材料或者特定系数的热膨胀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负膨胀材料而言,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就是负膨胀系数的大小和负膨胀温区的范围。负膨胀系数的大小决定着材料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负膨胀的温区越宽,应用的范围也越大。本论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结合准谐近似的方法,去探讨典型的宽温区负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框架类结构的金属氰化物和氟化物的负热膨胀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超大负热膨胀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对八氰基普鲁士类化合物材料MⅡ2MⅣ(CN)8(M=Ni、Co、Fe、Mn;MⅣ=Mo、W)机理的研究。近年来,过渡金属氰化物和普鲁士蓝类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负热膨胀系数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这些氰化物的研究中,发现材料结构的维度决定材料负热膨胀的维度。具有1D链状结构的氰化物MCN(M=Ag、Cu、Au)表现出1D的负热膨胀,具有2D的层状结构Ni(CN)2,表现出2D的负热膨胀,由四面体组成的三维结构的Zn(CN)2,表现出3D的负热膨胀。Ni2W(CN)8是实验上第一个合成的八氰基的普鲁士蓝类负热膨胀材料,由NiN4四方平面单元和WC8平方反棱柱单元组成。其具有2D和3D的拓扑网络结构,因而具有更加丰富的物理机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格林艾森参数和声子谱分析,发现其负热膨胀来源于声学声子和低频光学声子的共同作用,即光学声子和声学声子的叠加效应。当W被Mo替代时,其负热膨胀系数变化很小,但当Ni被Mn、Fe、Co替代时,其负热膨胀系数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分析对负热膨胀贡献较大的振动模式的频率,发现声学声子的振动频率和光学声子的振动频率随离子半径的变化一致,称之为协同增强效应,频率越低,负热膨胀系数越大,Mn2W(CN)8的负热膨胀系数是Ni2W(CN)8的两倍。这为实验上提供了一种设计较大负膨胀材料的思路,也可以通过调节二价元素的离子半径来调节材料的负热膨胀系数。(二)Lu1-xBixCo(CN)6中反常的掺杂效应的研究。LuCo(CN)6是一种典型的框架类结构化合物,由CoC6八面体结构单元和LuN6三棱柱结构单元组成的六方结构的化学物,空间群为P63/mmc。在100~500K的温度区间其负热膨胀系数达到-27.15×10-6 K-1。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声子谱和格林艾森参数分析发现,引起LuCo(CN)6的负热膨胀性质的振动模式主要是LuN6三棱柱结构单元的转动、摆动以及反三棱柱转动,其中反三棱柱转动模式的频率最低,贡献最大。通常情况下,掺杂对负热膨胀起抑制作用,使负热膨胀系数减少,比如立方结构的ScF3掺入Al、Ga、Fe、Ti等,其负热膨胀变小,但是LuCo(CN)6掺入Bi却表现反常,随着掺杂Bi浓度的升高,其负热膨胀系数先增大,后逐渐减少,呈现一对勾的形式。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Bi的掺入使其LuN6和BiN6三棱柱结构单元发生了扭转,与LuCo(CN)6中对负热膨胀其最大贡献的振动模式类似。通过计算发现扭转残余应力调控其掺杂体系的负热膨胀性质。(三)基于Zn(CN)2中CN结构序设计超大负热膨胀化合物MB(CN)4。Zn(CN)2是一种结构简单并在很宽的温区内具有较大负热膨胀的氰化。由于Zn-C和Zn-N的键长相差很小,一直以来都有对其CN结构有序无序和其负热膨胀的来源的争论。这里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来验证CN键结构序对Zn(CN)2负热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CN的有序无序对其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很小,其负热膨胀主要来源于声学声子和光学声子的共同贡献。基于Zn(CN)2中CN结构序,利用等价替代的方法,设计具有MⅠMⅢ(CN)4结构的材料MB(CN)4(M=Ag、Cu、Li、Na、K、Rb),来研究它们的负热膨胀性质。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这类材料中CN结构有序,而且得到简立方相的NaB(CN)4的热膨胀系数达到-190×10-6 K-1,一种超级大负热膨胀材料。通过比较这一体系中CN结构序对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发现CN有序可以导致更大的负热膨胀。(四)二维ScF3超薄膜负热膨胀性质的研究。ScF3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立方结构的氟化物,在较宽的温区内具有较大的负热膨胀系数(在10~110 K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为α1≈-1.1×10-5K-1)。其结构简单,且负热膨胀系数比较大,为研究负热膨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实验上通过替代掺杂、在空隙中插入离子、构造双金属氟化物、制备纳米颗粒来调节其热膨胀系数,但对于低维情况下的负热膨胀机理还缺少理论上的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确定ScF3超薄膜的稳定结构是F原子为终端原子的结构。对于不同厚度的ScF3超薄膜,其负热膨胀系数随层厚变化很小。通过格林艾森参数和振动模式分析发现,其负热膨胀主要来源于膜式振动、表面层和内层八面体结构单元的转动。随着层厚的增加,膜式振动减弱,表面层和内层八面体结构单元的转动增强,三者的共同贡献使其负热膨胀系数随层厚的增大变化很小。该研究为实验上制备ScF3超薄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其他文献
背景L1综合征是由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L1CAM)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X连锁脑积水、MASA综合征、X连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I型和胼胝体发育不全。L1CAM基因位于X染色体,L1CAM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于正在发育的神经元上,在神经元的黏附与迁移、神经突外生、轴突引导
学位
强子结构的研究是粒子物理中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对于理解量子色动力学(QCD)非微扰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高能散射过程中出现的横向极化相关不对称度是研究强子内部三维结构,特别是自旋结构的有力工具之一。根据因子化定理,涉及强子的高能散射过程中的物理可观测量可分为短程硬散射部分和长程非微扰部分,短程硬散射部分可用微扰论计算,长程非微扰部分通常用部分子分布函数(PDF)和碎裂函数(FF)表示。在因子化框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位列恶性肿瘤第一位,虽然近些年来治疗方法较之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经典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免疫治疗也成为肺癌治疗中的主流。而且对于晚期肺癌采用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其总生存期对比传统化疗来讲,有明显的延长,但在整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只有20%左右,免疫治疗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
学位
苜蓿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豆科牧草,是奶牛日粮的重要组分。河南省所在的华北区是中国畜牧业主产区,当前迫切需要加快苜蓿产业发展,提高苜蓿收获、加工技术水平。青贮是一种常用的苜蓿保藏手段。为了改善河南省黄河滩区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为评价筛选菌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A345 对生产规模苜蓿裹包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
学位
较低的能源利用率、持续增长的能源价格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正在面临的问题。强化能量传递过程,降低能量传递消耗是减缓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作为耗能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能量传递设备,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对能源和环境事业意义重大。本文以螺旋缠绕管换热器为对象,基于(火积)耗散理论、场协同理论和不可逆损失理论,进行了换热器强化的理论创新,并以此为目标对螺旋缠绕管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然后通过实验和数
学位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毫无疑问是目前粒子物理领域最成功的理论,特别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更是填补了其理论预言的最后空缺。但是几乎与所有电弱精确测量符合很好的标准模型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规范等级问题(也称为希格斯粒子质量平方发散问题、精细调节问题等)、暗物质候选者问题、规范耦合常数的统一问题以及中微子质量问题和标准模型味道疑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引入了许多新物理模型,超对称是其中最优美的新物理理论
学位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K.S.Novoselov和A.K.Geim等人通过机械剥离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graphene),由此打开了二维(2D)材料研究的大门。此后,大量的新型2D材料相继被发现并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2D材料家族中,单质2D材料因为组成成分简单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电子、磁性、机械和光学等特性,并在催化、光电器件、自旋电子器件、高性能电极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学位
研究背景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肿瘤负担,但却面临着副作用大、靶向性差、多药耐药、肿瘤易复发等问题。随着纳米生物医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药物(Nanomedicine)被开发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纳米药物具有多种优势,包括靶向递送、可控释放、刺激响应、功能集成等,这些优势使纳米药物在降低传统药物毒性,提高靶向
学位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表明,肝胆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胆道癌)是肝胆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作为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CCA患者在诊断时已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导致CCA预后不佳,死亡率高,5年生
学位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所伴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现象,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针对原发疾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病毒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等。然而由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疾病进展,当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剂因此发展更为有效的抗纤维化疗法迫在眉睫。肝脏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