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致病生化物质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茎线虫病(Ditylere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我国北方甘薯产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引起减产10%-30%,重则达50%-60%,甚至绝收。病害发生时茎蔓矮小,甘薯块根糠腐,严重时可造成甘薯整株死亡。目前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而对甘薯茎线虫致病物质的研究不多。为深入了解甘薯茎线虫的致病机理,本文对甘薯茎线虫的分离培养条件、以及致病生化物质做了初步研究,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河北赞皇、高邑、丘县、卢龙、保定市市场、河南鹤壁、平顶山、许昌以及山东临沂等地,以五点式(小地块)或“Z”字(大地块)式采集发生甘薯茎线虫病的甘薯块根和土样,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并结合浅盘法以及离心法,分离病薯及土样中的线虫,得到的线虫在35%蔗糖浓度溶液中下离心(2,500rpm,5min),纯化分离线虫,收集率达到了90%以上。采用甘薯末、甘薯培养基、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甘薯和马铃薯的愈伤组织、灰葡萄孢菌分别培养线虫,经比较得知,甘薯末和甘薯培养基培养线虫易发生腐烂导致分离线虫困难,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甘薯块根切片培养时间较长,愈伤组织培养线虫费时费力,而灰葡萄孢菌培养线虫效果最好。通过对采集、分离和培养的线虫进行形态学和致病性鉴定,确定所采集的线虫为甘薯茎线虫。甘薯茎线虫对供试的甘薯块根切片和甘薯幼苗均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接种后甘薯块根切片失水,颜色变黄,无腐臭气味,最后糠腐;甘薯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本实验采用1%(w/V)的5-甲氧基-N,N-2甲基色胺、5%(V/V)的二甲基亚砜刺激线虫分泌物质的产生和分泌,利用TCA/丙酮法和硫酸铵法制备了甘薯茎线虫的分泌物质,经致病性检测发现致病物质主要存在于上述两种方法所得的沉淀中,而上清液中基本无致病物质存在,初步明确致病物质为蛋白类物质;还发现以硫酸铵沉淀法获得的蛋白类物质的致病性较强,而以TCA/丙酮法提取的蛋白类物质的致病性较弱。进一步研究了pH值、紫外线、温度、以及几种离子对蛋白类致病物质(浓度为80μg/mL,用量200μL)致病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6.2-6.6时致病性最强,pH值升高或者降低时致病性均明显降低;环境温度为20℃-45℃时,蛋白类物质对甘薯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以30℃时致病性最强;此外,蛋白质类物质经50℃、70℃、90℃、100℃和121℃处理30min后,随处理温度升高,致病性逐渐降低,经50℃水浴处理30min后仍有较强的致病性,在第3d时开始发生病变,第6天时有腐烂或糠腐症状出现,70℃处理后致病性已明显下降,而经100℃处理后的样品对甘薯切片已完全丧失致病性,表明该蛋白类物质不耐高温。经紫外线强度40W、距离50cm照射照射不同时间后,其致病作用随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而减弱,在照射10min后,致病作用已明显减弱,照射60min后,几乎完全丧失了致病作用,表明线虫分泌的蛋白类物质不耐紫外线照射。蛋白类物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锌、硫酸铜和硝酸镁后,对该物质的致病活性有明显影响,其中在200μL(浓度为80μg/mL)的致病物质中加入0.0025mol/L硫酸锌或硫酸铜后,其致病作用得到增强,加入0.0025-0.05mol/L硝酸镁后致病作用最强,离子浓度升高或降低时致病性均降低。
其他文献
大杯蕈是八十年代驯化成功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形似漏斗或者杯状,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菇。大杯蕈营养丰富,菌盖中氨基酸含量约占干重的22%,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
目的:探讨DNMT3B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分析DNMT3B在肝癌病例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用脂质体将
研究胚胎发育新基因及其表达规律是揭示胚胎发育基因调控机理的重要途径。我们从18.5天小鼠胚胎脑的cDNA文库中克隆了一个330bp的cDNA片段,经NCBI检索与0610038D11Rik基因(Gen
本论文建立了包括河流地理形态、水文、水质监测等数据在内的汉江襄樊段水环境容量信息数据库系统。运用GIS 二次开发技术,使用VB 6.0语言和MapObjects二次开发组件,在环境数学
当归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在其人工栽培中必须生地育苗,若熟地育苗会出现明显的连作障碍。本文收集当归的根系分泌物,以当归、油菜、小麦、燕麦种子
目的和意义: 脑缺血及脑损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其主要的病理损害是神经元的损伤和缺失,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直到上世纪90年代,神经再生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目的: 研究NK1受体拮抗剂与5-HT3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 方法: (1)取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其中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哮喘对照组,C组为
WIF-1是Wnt分泌蛋白的胞外抑制剂,Wnt信号通路在个体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WIF-1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检测了Wif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发现Wi
目的:分析DNMT3B表达抑制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DNMT3B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Fluoresc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有多层次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真核细胞的形状维持、迁移以及结构重建都离不开胞内的纤维状网络结构--细胞骨架。不仅如此,在神经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