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优势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ahuan61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1.1明确“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比较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1.2评价“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的安全性。1.3评价“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的卫生经济学效益。1.4探讨“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1.5应用模拟干预措施临床操作的解剖学试验明确如下问题:A.沿颞下窝入路进针盲刺,针具是否可触碰到“蝶腭神经节”?B.临床出现的针刺后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原因。C.进针深度是否与面颅宽度有关?如有关,其关系为何?2.研究方法2.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传统针刺技术”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分配隐藏方法为:随机序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应用计算机随机生成。随机序列生成后制作不透明随机信封做分配隐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每周1~2次,疗程四周,最多8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技术”,每周2次,连续治疗四周,共8次,疗程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评价:主要与次要结局指标。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描述。主要结局指标:治疗期间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NSS)较基线变化情况。次要结局指标:①治疗期间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较基线变化情况;②治疗期间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较基线变化情况;③治疗期间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得分较基线变化情况;④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⑤针刺起效时间;⑥疗效持续时间;⑦治疗结束后血清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基线变化情况;⑧治疗结束后血清IgE水平较基线变化情况;⑨患者就诊等待时间。2.2解剖学研究对6具成年男性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3.结果3.1临床研究3.1.1主要结局指标(TNSS)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TNSS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1.2次要结局指标①TNNSS: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问各时点TNNSS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期间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期间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得分: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鼻RQLQ量表得分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IIT、PP集治疗组、对照组组内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均少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随访期间复发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针刺起效时间: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针刺起效时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⑥ 疗效持续时间: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疗效持续时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疗效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组。⑦治疗结束后血清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基线变化情况:患者血清EOS数量无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时点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均>0.05)。⑧治疗结束后血清IgE水平较基线变化情况:患者血清IgE水平无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时点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均>0.05)。⑨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毫针盲刺刺入翼颚窝技术”平均等待时间为:6.640±3.035分,传统针刺技术为:31.19± 1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3不良反应描述ITT集对照组在总计215次操作中仅5次出现轻微皮下出血,无患者因此不良反应退出研究;治疗组总计116次操作中2次出现轻微皮下出血,1次针刺过程中局部血肿,1次针刺后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出现局部血肿与下眼睑淤青的患者因此退出研究,但局部血肿经即刻冰敷后血肿体积大幅减小,次日回访血肿消失。针刺后次日下眼睑淤青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3天预防继发感染,服用抗生素后第二天下眼睑淤青消失。3.2解剖学研究12侧操作针均进入翼腭窝,平均进针深度(mm):左侧:55.89±1.87、右侧:55.26±1.59;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mm):左侧5.88±3.70、右侧:6.43±5.54,近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距离小于1Omm)概率:75%。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mm):左侧:2.77±3.99、右侧:5.67±4.95,针贴近(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紧贴)上颌动脉翼腭段概率:58.33%。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mm):左侧:2.83±4.05、右侧:5.67±4.95,两者紧贴概率:41.67%,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结论①“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相比其优势为:起效时间快,疗效持续时间长,就诊等待时间短。②“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在治疗期症状改善、随访发作天数减少、生活质量改善上,疗效无差异。③“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操作安全性均较高,但前者可出现患者针刺后面部血肿、针刺侧下眼睑淤青的不良反应,虽概率较低,但一旦出现会影响患者依从性,建议医师在完成严格技术培训前切勿操作。④目前尚无证据证实以上两种针刺技术可改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EOS数量。⑤沿颞下窝入路针灸针可刺入翼腭窝,但针具直接触碰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⑥临床操作中出现的非即刻不良反应----针刺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的原因为:“针灸针刺破上颌动脉翼腭段或其向前分支----眶下动脉”。⑦针刺深度(A)与颅骨宽度(B)间存在相关性:A/B比例区间为:44%--54%。综合考虑临床操作安全性、有效性,建议针对不同患者,进针深度选取比例区间下限。
其他文献
<正> 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是国内外油菜科研的主攻方向。我省从8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杂交种。为
双相钢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双相钢成型性能是进行工艺制定和模具制造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双相钢DP500方形盒件的拉深成型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分析,采用正交试
知识产权在形式上是特权,但在本质上属于自然权利和私有财产的范畴,因此"无主知识产权"范畴的确立,非但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不会招致无主物之"先占"方面的曲解。无主知识产权
文章阐述了现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分析了污水处理发展的趋势,提出创建多菌群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理论,并论述多菌群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可行性。
住院医师是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培训工作,笔者在进行普通外科规范化培训实践过程中,发现带教教师和规培医师学员之间存在一些
现如今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以及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却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强大的经济职能。而本文的主题“国家援
选取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当前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为分析案例,研究这三个国家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在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应用,剖析其存在的不协调性。指
为了检验董事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已经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但是关于独立性和首席执行官(CEO)的二元性对科特迪瓦公司业绩的影响并没有多少文献阐明
在临床上,有许多产妇产后母乳分泌明显不足.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很多,如:产妇乳腺管通畅程度、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等.国内外均有缩宫素鼻喷雾剂用于促排乳的报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