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N1A内含子突变对Nav1.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与癫痫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SCN1A基因编码I型电压依赖型钠通道(Nav1.1)a1亚基,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是多种癫痫综合征与特发性癫痫,尤其是热性惊厥相关癫痫(epilepsy associated with febrial seizures,EFS+)主要的致病基因和重要的候选基因。SCN1A相关EFS+临床表型复杂,涵盖了如GEFS+(Genetic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FEFS+(Focal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等一系列严重程度不一的表型。内含子处于基因非编码区,功能复杂,所涉及的基因剪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前期研究在EFS+表型FEFS+和DS中发现5个SCN1A内含子不同区域的突变,经Minigene体外剪切实验,明确这些突变均可造成m RNA剪切的异常,从而表现为SCN1A的截短突变,并有可能导致Nav1.1蛋白的截短。但其最终的Nav1.1蛋白表达情况及差异,以及其与表型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在前期SCN1A内含子突变的基因表达研究基础上,通过构建SCN1A截短突变重组质粒,经HEK-293T细胞体外表达,检测SCN1A内含子不同区域突变后相应截短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差异,以探究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与EFS+临床表型轻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前期研究已证实的5个EFS+相关的SCN1A内含子不同区域的突变(固有剪切位点突变c.602+1G>A、c.4853-1G>C;可变剪切位点突变c.473+5G>A,c.473+5G>C;深部内含子突变c.4853-25T>A)所致4个截短突变,以野生型质粒p CMV-EYFP-SCN1A-WT为模板,通过定点诱变,构建伴有融合表达EYFP的截短突变重组质粒(p CMV-EYFP-Mu SCN1A);通过细胞转染,将重组质粒于HEK293-T细胞体外表达后提取总蛋白(Input)与表面蛋白(Surface),应用western-bloting(WB)技术对Nav1.1蛋白在细胞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荧光技术,观察和分析Nav1.1蛋白的亚细胞分布情况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1、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4个SCN1A内含子突变相关截短突变质粒:c.602+1G>A对应突变体p CMV-EYFP-602,c.4853-1G>C对应突变体p CMV-EYFP-4853-1;c.473+5G>A和c.473+5G>C对应突变体p CMV-EYFP-473;c.4853-25T>A对应突变体p CMV-EYFP-4853-25。2、WB结果显示,与固有剪切位点并DS相关的SCN1A突变体所致的Nav1.1截短蛋白p.T160-V203del和p.G1618-I1625del可在细胞膜上表达(分子量分别为223.8KD和228.1KD),表达量较野生型明显增多(前者p<0.001,后者p=0.008);与可变剪切位点并FEFS+相关的SCN1A突变体所致的Nav1.1截短蛋白p.V126fs X135(预测分子量15.3KD)未见有细胞膜的表达,而另一与深部内含子区并FEFS+相关的SCN1A突变体所致的Nav1.1截短蛋白p.G1618Vfs X1625(分子量185.5KD)在细胞膜表达的水平较野生型明显减少(p<0.001);不同表型之间,FEFS+相关突变体截短蛋白的细胞膜表达水平明显少于DS相关突变体(p<0.00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可见,Nav1.1野生型蛋白在胞浆中分布少且均匀;而Nav1.1截短蛋白大部分滞留在内质网区,内质网结构杂乱不清。p.T160-V203del和p.G1618-I1625del截短蛋白在细胞膜上显示的荧光比野生型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01,后者P=0.013);p.V126fs X135和p.G1618Vfs X1625截短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荧光比野生型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表型之间,FEFS+相关突变体的细胞膜荧光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S相关突变体(P<0.001)。结论:1、位于固有剪切位点、可变剪切位点和深部内含子区等SCN1A基因内含子不同区域的突变均可能导致Nav1.1蛋白发生异常截短;2、SCN1A基因内含子区不同区域突变所致截短蛋白在细胞膜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差异与癫痫表型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联合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 MRI)技术观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单发皮层下脑梗死后白质纤维束及两半球初级运动皮层间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后白质纤维束及两半球运动皮层间功能连接重塑的特点,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LncRNA MIA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1)用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处理对SH-SY5Y细胞构建脑缺血再灌注的体外模型,并用CCK-8法检测OGD/R处理对SH-SY5Y细胞活性、RT-qPCR检测LncRNA MIAT的表达
学位
研究背景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机体自身对神经肌肉接头处(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gic Receptor Antibody,AchR)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Ras超家族的小型Gtpases在整个神经发育过程,包括神经发生、分化、基因表达、膜和蛋白质运输、囊泡运输和
学位
<正>2022年起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但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1]。
期刊
目的我们选择能定时使病毒特异性感染皮层兴奋性神经元细胞的转基因工具鼠Ca MKIIα-Cre ER,利用内皮素颅内注射建立稳定的运动皮层脑梗死小鼠模型,并观察脑梗死小鼠大脑健侧皮层神经元的重塑情况。通过在脑梗死小鼠健侧皮层植入转录因子Fezf2将健侧皮层胼胝体投射神经元重编程为皮质脊髓投射神经元,观察脑梗死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脑梗死健侧皮层神经元可塑性检测:取6-10月龄的小鼠随机分为
学位
背景:脑卒中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主要类型。缺血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钙超载、兴奋性毒性损伤、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缺血性损伤的主要机制。在过去的30年中,缺血性脑卒中疗法的研究和开发花费了大量资金。尽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所改善,但许多患者在卒中后仅能部分恢复或恢复不佳,从而导致慢性残疾。因此,更好地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和修复机制,提高
学位
目的: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抗IFN-γ自身抗体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病情的联系,进而更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研究抗IFN-γ自身抗体的结合区域和中和能力特性,进而更好阐明抗体致病特性。研究方法:(1)选取2012到2021年间,收集来自广西及全国多个省市确诊为成人非HIV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血样标本,并且记录相关人口学,临床信息等。(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
学位
目的:探究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脑功能复杂网络的变化及进展性损害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癫痫患者15名(TLE基线组),健康对照13名,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和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对TLE组随访追踪3年(TLE随访组)并复查rs-f MRI和ANT,应用图论方法研究TLE患者脑功能复杂网
学位
目的:明确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并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PCI治疗,住院时间为选择20
学位
目的肠道菌群失调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ALD早期和晚期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失调情况,对肠道菌群的丰度与临床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探索ALD患者肠道中的优势菌对ALD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利用肠道微生物诊断与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新的思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