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的荧光蛋白标记及益生菌对斑马鱼幼鱼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并已证明能有效减少和消除细菌感染。本文将利用益生菌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体内进行水产病原细菌感染后的拮抗保护效果研究,以期为在水产领域有效利用益生菌进行疾病防控,达到绿色生态养殖的目标,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是淡水和海水来源的重要的人兽鱼共患性疾病的病原体,是多种鱼类和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也经常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及腹泻甚至败血症,造成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这2种细菌感染的宿主多样,致病过程及机制复杂,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是广泛使用的标记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分子标记物。在本研究中,旨在构建GFP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和RFP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以及益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以下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1)利用化学方法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GFP标记。将含有GFP的pWSK129质粒利用化学法标记Ah1菌株,测试其质粒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及毒性。实验结果发现,成功标记了GFP的Ah1菌株,命名为Ah1GFP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绿色荧光,凝胶电泳检测可以获得含GFP质粒的正确条带。质粒稳定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当Ah1GFP传递到第4d时,质粒的表达仍为100%,第5至第10d稳定性逐渐降低。与野生型菌株Ah1相比,标记菌株Ah 1GFP的生长曲线及毒性无差异。Ah1GFP和Ah1的生长曲线相似,2-8 h为对数增长期,8 h后进入稳定期。毒力也未发生明显改变,Ah1的LD50为7.52 x 10~6CFU/ml,Ah1GFP的LD50为3.47 x 10~7CFU/ml。这些都为之后用Ah1GFP进行示踪实验奠定了基础。(2)利用三亲本杂交的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RFP标记。将含有RFP的p VSV209质粒利用三亲本杂交法标记Vp13菌株,并测试其质粒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及毒性。实验结果发现,成功标记了RFP的Vp13菌株,命名为Vp13RFP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荧光,凝胶电泳检测可以获得含RFP质粒的正确条带,在LBS平板上长出肉眼可见的红色菌落。质粒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质粒表达前3d的稳定性为100%,之后至第10d稳定性逐渐降低,第10d稳定性为5%。Vp13RFP和Vp13的生长曲线相似,1-8 h之内为对数增长期,8 h后进入稳定期。毒力也未发生明显改变,Vp13的LD50为3.77 x 10~7CFU/ml,Vp13RFP的LD50为3.59 x 10~7CFU/ml。这些都为之后用Vp13RFP进行示踪实验奠定了基础。(3)益生菌短小芽孢杆菌对斑马鱼的毒性试验。为了在斑马鱼体内进行益生菌短小芽孢杆菌对荧光标记细菌的保护作用,首先测试益生菌本身对斑马鱼的毒性。通过浸泡感染法测定不同浓度(10~2、10~4、10~6、10~8、10~9、1010CFU/mL)的短小芽孢杆菌对3 dpf斑马鱼幼鱼的毒性,连续记录各组在4 d内每个时间点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在1010CFU/mL、10~9CFU/mL和10~8CFU/mL条件下,这3个高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5%和25%。所有斑马鱼在第3 d死亡。在10~2CFU/mL、10~4CFU/mL和10~6CFU/mL的低浓度下,短小芽孢杆菌的死亡率分别为10%、15%和15%。超过50%的斑马鱼在第3 d仍然存活。因此,我们决定在下一步使用这3个较低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来测试其拮抗作用。(4)短小芽孢杆菌对Ah1GFP感染斑马鱼的保护作用。感染对象为3 dpf斑马鱼幼鱼,每组20尾。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为1.7×10~8CFU/mL,短孢子棒,每组使用三种不同浓度(10~210~410~6CFU/mL)。第一组用嗜水气单胞菌和短小双歧杆菌浸泡斑马鱼。在第二组中,斑马鱼被短小双歧杆菌浸泡12小时,然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第三组用斑马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6小时,然后用短小双歧杆菌浸泡。结果表明,三组对短小双歧杆菌的最高保护率为10~6CFU/mL,死亡率均较低。在第一组中,10~2CFU/mL组的死亡率为35%,10~4CFU/mL组为30%,10~6CFU/mL组为5%;在第二组中,10~2CFU/mL组的死亡率为15%,10~4CFU/mL组的死亡率为10%,10~6CFU/mL组的死亡率为5%。在第三组中,12小时后,10~2CFU/mL组的死亡率为45%,10~4CFU/mL组的死亡率为30%,10~6CFU/mL组的死亡率为10%,每个时间段的死亡人数逐渐减少。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利用荧光蛋白标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WSK129通过化学转化法成功标记了嗜水气单胞菌(Ah1菌株)。利用红色荧光蛋白质粒p VSV209通过和三亲杂交法成功标记了副溶血性弧菌(Vp13菌株)。最后,106 CFU/mL浓度范围内的短小芽孢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浸泡感染的斑马鱼幼鱼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益生菌应用于水产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重金属元素因其毒性大、环境残存时间长、隐蔽性强等特点,长久以来受到人类的关注和警惕。随着工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及近海排放等方式进入海洋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多,部分金属经过一系列吸附、络合、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集聚到水体沉积物当中,对水体沉积环境产生重要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长此以往,甚至能够通过食物链等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长江口是我国经济发
学位
目的 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1年4月该院行急性阑尾炎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则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评估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0.34±6.34)min、出血量(10.12±1.54)mL、肛门排气时间(14.23
期刊
2020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其中,增值性评价为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在县域义务教育系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但其实施的保障体系不专业、不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学校增值性评价应有的功能,不利于学校增值性评价
学位
报纸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农业产出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问题。随着农业“逆生态化”的影响日益严重,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如何协调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已
学位
作为酚类化合物的典型,苯酚在含酚废水中含量高、毒性范围大,掌握水中苯酚的有效处理方法将为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分析5种臭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选择A型催化剂作为臭氧射流曝气系统的优选催化剂。优化了系统关键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循环水流速、废水pH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分别为1400L/h、8和148mg/L时,基于A型催化剂的射流曝气系统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此时废水COD平均去除
期刊
贵州黔东南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流动性和交融性的区域,银饰在其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媒介和角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同民族在文化接触互动、文化选择中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文化共享的过程。本文将黔东南苗族地区银饰作为一种传播着的物质文化载体,探究其如何达到促进乡村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通过对银饰的图案内涵、锻造工艺等方面各民族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发现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表现为通性相吸、差异互补、求同存异:良性互
会议
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滇藏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场域。文章对滇藏茶马古道上丙中洛地区多民族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社会交融来建设共同体的实践进行了描述,发现其实践的逻辑是以经济交往为动力,以文化交流为引力,以社会交融为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丙中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区域个案和理论思考。
期刊
汇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连接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桥梁,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直接调控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出现了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汇率贬值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弱了,即出现了“汇率调整之谜”。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大幅贬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甚微。国内方面,自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对外出口
学位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