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形状记忆特性的仿生取向纤维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腱组织工程(TTE)是一种未来可用于临床上对损伤肌腱实现再生性修复的新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材料支架的仿生构建、种子细胞的选择以及诱导种子细胞向肌腱表型转变的理化/力学信号的施加,在体外制造出可用于移植的人工肌腱组织。作为细胞生存和功能实现的必要载体,构建具有仿生特性的功能性支架是肌腱组织工程的一个关键。电纺丝(Electrospinning)技术是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可制备具有纳微米细度的、能仿生天然肌腱细胞外基质(ECM)取向纤维结构的超细纤维支架制备方法,这类支架可为细胞提供理想的生长微环境。但是,除了必要的基质微环境外,如何有效诱导种子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是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生物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是一类新型的智能材料;将SMPs与电纺丝技术结合,制备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取向纤维支架,不仅可以对天然肌腱的基质微环境进行仿生,还可以利用其形状记忆性能为细胞提供合适的力学刺激,促进细胞向肌腱方向分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尚未有报道。本课题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力学性能的聚乳酸(PLLA)为基础材料,在PLLA中引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组分,首先利用课题组近年来发展的稳定射流电纺丝技术(SJES)制备PLLA/PHBV(6:4 w/w)取向纤维,对该取向纤维的形貌、组成结构、热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重点评价其形状记忆性能。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共混电纺可成功制备出形貌均一、高取向度、直径为(1.38±0.15)μm的PLLA/PHBV取向超细纤维。PHBV的引入,使PLLA的可电纺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即形状记忆转变温度Ttrans)降低到46?C左右。形状记忆测试表明PLLA/PHBV取向纤维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特性,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分别高于96%和61%;形状记忆宏观演示结果显示,基于PLLA/PHBV取向纤维的3-D结构可在50?C的热水中10 s左右回复到其初始形状。其次,基于SMPs的形状编程原理,对制备的PLLA/PHBV取向纤维进行不同应变的高温拉伸和低温固定处理,得到不同拉伸应变的取向纤维,对不同拉伸应变的取向纤维的形貌、拉伸力学、分子取向度、结晶度以及形状回复力等进行表征测试,以期通过不同拉伸应变来调控PLLA/PHBV取向纤维的形状回复力。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对PLLA/PHBV取向纤维进行不同拉伸应变(0%,40%,70%,100%)的拉伸和固定处理后,发现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纤维取向度越高;纤维直径则变细,由未处理的(1.38±0.15)μm(0%)下降到(0.91±0.08)μm(100%)。对不同拉伸应变的PLLA/PHBV取向纤维做拉伸力学测试,发现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力学性能相应提高:未经拉伸变形处理的纤维的杨氏模量是(1489.27±86.31)MPa,但当拉伸应变从0%依次增加到100%时,其杨氏模量分别增加到(1758.01±94.99)MPa(40%)、(1971.83±73.57)MPa(70%)和(2011.99±97.45)MPa(100%);由于经过拉伸处理后的取向纤维直径变细,其纤维刚度则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而下降,由(19.37±1.12)N/mm(0%)分别下降到(14.32±0.77)(40%)、(11.48±0.43)(70%)和(8.63±0.42)N/mm(100%)。检测不同拉伸应变PLLA/PHBV取向纤维的分子取向度和结晶度,发现拉伸应变越大,纤维分子取向度和结晶度也越高,由此揭示这些取向纤维力学性能的改变与纤维分子取向度和结晶度变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形状回复力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控PLLA/PHBV取向纤维的拉伸应变,其最大形状回复应力由0(0%)分别增加到5.32±0.32(40%)、7.63±0.26(70%)、9.24±0.13(100%)MPa,可实现对取向纤维形状回复力的有效调控。最后,基于以上对PLLA/PHBV取向纤维在形状编程过程中因不同拉伸应变引起的纤维刚度的变化,研究了纤维刚度对鼠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肌腱细胞分化的影响。荧光染色结果表明rBMSCs在不同刚度取向纤维上的长势良好,沿纤维排列方向伸长生长,呈长梭形形貌,说明不同刚度的PLLA/PHBV取向纤维均能诱导rBMSCs形成典型肌腱细胞样形貌。对rBMSCs的功能检测发现,生长在不同刚度的PLLA/PHBV取向纤维支架上的细胞向肌腱分化的标志腱调蛋白(TNMD)的表达也被激活,且随着刚度的降低,TNMD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同时从基因水平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纤维刚度的降低,rBMSCs向肌腱细胞方向分化的标志基因(TNMD,SCX,Collagen I,Collagen III,TNC和Dcn)的表达量也相应呈现上调趋势。这些结果说明PLLA/PHBV取向纤维刚度的降低有利于rBMSCs向肌腱方向分化。总之,本研究基于对天然肌腱基质微环境和力学微环境仿生的研究理念,利用稳定射流电纺丝方法制备了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PLLA/PHBV仿生取向纤维,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改变该形状记忆取向纤维的拉伸应变调控其形状回复力和纤维刚度,不同拉伸应变的PLLA/PHBV仿生纤维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及成肌腱分化诱导能力,在肌腱组织工程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探索该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新型仿生纤维支架的形状回复力对肌腱细胞的动态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能源危机是人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传统的化石能源储量不仅逐年减少,它的燃烧排放更会产生雾霾、酸雨和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恶劣。自供电能源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一种可收集环境机械能的自供电能源,能够收集生物动能、风能以及水能等自然环境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给电子装置供能。木质纤维素材料作为地球储量最为丰富的绿色材料,
网约车,全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它是由“互联网+”时代引发的一次交通行业的变革,也是“共享经济”理念的一场强有力的实践。网约车是区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兴业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一种客运服务,其交易匹配系统从根本上降低了传统客运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决策自主与平等交流。一方面提高了乘客们的出行效率和乘车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及盘活社会沉淀资
钢结构作为一种轻质、高强、造型灵活的建筑结构,在新建建筑物的占比中越来越大。但在此同时,既有钢结构建筑也随着时间而日益老化,对其进行加固改造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粘钢板法是较为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法,与其他混凝土结构加固法相比,有着施工简便、不需明火、价格低廉等优势。将粘钢法应用于钢结构加固中,可以起到强强联合的作用,使社会资源达到更好的分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想要将粘钢法在钢结构加固领域中推广应用
激光熔覆技术通过高能激光束将金属粉末和基体材料快速熔融凝固的方法直接成形复杂结构零件,具有成形效率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特性,但其工艺参数会直接影响成形件质量,如何在
作为拥堵收费的一种形式,高乘载收费(HOT)车道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其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我国交通学者思考借鉴。HOT车道有效地将拥堵收费和
碳披露指企业对碳信息进行披露,是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企业碳绩效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建立健全碳披露制度也因此
本文以钢管混凝土结构为基础,结合自应力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的优点,提出了 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管钢纤维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组合结构。这种新型结构保留了钢管混
目前国内较为普及的密集式烟叶烤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温度控制误差较大、烤烟成品优质率偏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烤房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偏低、烘烤过程过于依赖人工
发动机机内净化技术结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技术是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商用贵金属CDPF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较差且价格昂贵,而非贵金属CDPF催化剂成本低廉且
2-叔丁基对甲酚是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合成工艺是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使用部分固体酸催化剂如HY、SSY、杂多酸以及自制杂多酸负载的分子筛等作为催化剂,考察固体酸,催化对甲苯酚(p-Cresol)与叔丁醇(TBA)反应合成2-叔丁基对甲酚(2-TBC)反应。其中硅铝比为5.4的HY分子筛在合成2-叔丁基对甲酚的反应中表现出最高的活性。以硅铝比为5.4的HY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