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ation Interpretation of Code-switching between Putonghua and Shanghaihua-A Case Study on Zhou L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指在同一次会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的交替使用(Myers-Scotton,1993),是使用者高级语言能力的表现,而不是语言使用中无能的体现(Huang Guowen,1995)。国内外语言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分别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探讨语码转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来自不同民族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语料多半集中于会话中的语码转换,而鲜有研究同一人在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方言变体(dialectal variety)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周立波最具代表性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为研究对象,以Verschu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2001)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顺应和心理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顺应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和上海话之间的语码转换进行顺应性阐释研究。
  Verschu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在不同意识水平上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1999)。于国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特定语境中进行语言顺应的具体表现,即采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实现交际目的。考虑到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社会规约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不大,本研究只从语言现实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两个方面对周立波“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做顺应性阐释,以期揭示出语言顺应和心理顺应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深层次地阐释语码转换交际目的。本文从“海派清口”的文字脚本中选取了990条含有方言语码转换的语料,并着重分析了55个例子。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在语言顺应方面作为一种促进消费的手段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双边转换吸引更多观众,从而提高脱口秀的知名度,使表演多样化,创造更新颖的娱乐和放松方式;另一方面语码的相互转换适应方言特色作为赢得更强竞争力的手段,普通话中插入上海话以达到语言的新颖,南北方言的优势混用以提高表演者在国内的声望。2)“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在心理顺应方面是一种照顾情绪的策略,从三个方面阐释:从普通话到上海话是为了使上海本地人满意,包括提高说话者的本地身份认同感,获得上海本地人的认可,缩短表演者与观众的社会距离;从上海话转换为普通话是为了照顾非上海本地人,增强脱口秀的被认同感和权威性,加深观众的社会优越感;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为了创设一种娱乐和幽默的氛围,使批评社会缺陷、讽刺违反公德的言辞更易于接受。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本研究证实了西方社会语言学关于语码转换的理论同样适用于解释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两种方言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从而拓宽了语码转换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其次,运用典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口语语料为方言领域和滑稽界提供了新的个案研究实例,从而对方言、区域文化研究以及地方民族身份的认同做出了一定的参考。再者,通过阐释中国文化背景下方言语码转换这样的言语行为,说明语言能力和语码转换技能具有人类学和语言学共性,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流,也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学位
儿童文学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与趣味的同时,也通过其本身的价值、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因而,儿童文学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和教育。儿童文学的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让国内的读者能够欣赏到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大量优秀的国外儿童文学被引进中国,但这些儿童文学译作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传递等方面仍存
学位
会议
期刊
期刊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成员,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2年首次被Lakoff定义以来,模糊限制语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许多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书面语体上,从语用功能等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语,而基于口语体的模糊限制语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这一启示,本文试图以美剧《兄弟姐妹》作为个案,在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框架下,探讨英语日常口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
期刊
句法复杂性(syntactic complexity),或称句法成熟性(syntactic maturity),指语言产出形式的范围和形式复杂化的程度(鲍贵,2009:292;Ortega,2003:492),因此,产出单位长度、句子内嵌度与结构类型的范围都包含在句法复杂性的量化指标内(Ortega,2003:492)。本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按照年级分4组横向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句法复杂性的发
期刊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百科全书。曹雪芹为了尽量隐藏书中描写的家族故事和历史事实,在写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了多种手段如双关、象征等,而这些写作手法给译者带来极大地挑战。本文将运用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来分析李志华本《红楼梦》的双关语翻译策略,研究他的翻译观。  历来人们认为双关语不可译,但是Delabastita并不赞同。在其研究莎士比亚双关语翻译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