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经济政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英国工党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工党从一个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阶级党”逐步发展成代表广大选民利益的“宪政党”,并成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期间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多次的转变,经历了劳工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第三条道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制定起了很重要的影响。经济政策从一个侧面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工党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而制定的经济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其结果也影响着英国的经济与工党的发展。第一章论述了工党在劳工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经济政策。一是分析了20世纪初工党成立之时的英国经济情况,英国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地位。二是回顾了工党思想发展史,特别是劳工主义的主要内容,探析劳工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三是阐述到1918年为止,工党在劳工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对食利阶级增税、反对关税、铁路国有化、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劳工主义的要求和工人党的阶级属性。第二章主要阐述了1918年到1983年,工党主流意识形态转变为“社会主义”,工党在自身力量和地位增强的情况下,制定并实施各项经济政策的以应对英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首先阐述了英国式社会主义的起源及内容,1918年到1945年期间由于受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工党以少数党的地位执政等因素的影响,工党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虽然提出了国家最小化,对工业的民主控制,国家财政的改革,增加商品的利润,私营企业实行必要的“合理化”等经济改革的要求,但缺乏具体实施的外部条件所以取得成绩不很明显。工党第一次取得议会多数的执政党后,工党主要制定和实施了国有化经济政策,并在国内的失业问题、以及国内贸易失衡、国际金融等问题上工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51年到1970年,由于英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英国病”突显,工党实施带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经济政策的试图挽救英国经济,但由于“阶级党”和“宪政党”两个身份之间的矛盾,工党在实施经济政策中所受的制约渐趋明显。1973年到1983年,工党先实行“科学技术发展经济论”没取得成功,转而实施了带有激进色彩的“更替性经济战略”,包括扩大公有制、加强经济计划、控制进口、提高公共开支和退出欧共体等。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要服从政治实用主义,经济政策向“左”向“右”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工党决心走一条新的道路。第三章主要叙述了从1983年到2010年大选结束为止,工党以“第三条道路”思想为指导,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失误。一是工党为何选择第三条道路以及第三条道路的由来,二是进入21世纪以后,工党如何凭借第三条道路在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评析了工党经济政策的不足。三是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指出工党经济政策未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工党最近一次下台的主要原因。结语概括了工党不同历史阶段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工党经济政策的制定,工党的意识形态只是迎合了英国的经济的变化,没有引导社会潮流和整个经济发展趋势。工党只能过多的关注现实问题而不是意识形态,工党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是遵循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必然结果,工党根据变化的英国社会现实来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才能取得政治上的成功。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的设立与日俱增。然而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第三人与公司以及公司股东之间法律争议的增多。在解决这些法律争议之前,往往需要首先
海湾战争中卫星探测到飞毛腿导弹的攻击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国防支援项目的三颗卫星探测到了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不到5OS就发出告警信号.侄由于“各事件最糟糕的巧合”,所以不
2009年1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国内三家运营商发布3G运营牌照,这标志着国内整个通信产业链迎来了全新的格局。3G的到来使得电信增值业务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利润
本试验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对奶牛瘤胃物质发酵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首先采用体外培养法筛选米曲霉和酿酒酵母单独添加量及其混合使用的适宜比例和水平;然后利用装有
期刊
A3
目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空前强大,对世界和平和我国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大城市都有交通拥堵、道路状况复杂的特点,不利于警力的快速反应。为保证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对教师,包括对职前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教
毒树之果是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采纳以及如何采纳一直是刑事诉讼中争议不断的问题之一,纵使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民主法治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是否建立以及如何建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