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近年我国城市时点患病率为719/10万;农村时点患病率为394/10万。据此估计,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约600~700万,其中约有四分之三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约达40%[1]。   脑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大脑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终支,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及额顶叶背侧面上1/4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深穿支供应内囊前肢及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等。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供应大脑半球外侧2/3和岛叶、内囊膝部和后肢前2/3、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和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   脑梗死是指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的大小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大面积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0%,由于其病情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则症状较轻、顸后一般较好。无症状性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指临床上无明确的卒中病史而影像学检查却有梗塞病灶或与卒中病史无关的梗死灶,其中腔隙性脑梗死占70%。过去一般认为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良性血管病变,远期预后良好,近期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症状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引起认知功能减退及血管性痴呆[2-3]。   梗死灶部位不同,所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不同。脑组织由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血,按脑梗死的梗死灶部位,临床上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一般认为后循环脑梗死引起的瘫痪大多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预后很差。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20%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近年来,由于相关临床研究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对后循环缺血病因、发病机制等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现已证实的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为[4-6]:(1)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2)栓子脱落,大部分栓子并非来源于椎动脉本身,可能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等的粥样硬化斑块;(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4)自发性或创伤性椎动脉夹层会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或椎动脉的完全性闭塞;(5)颈椎的骨赘压迫椎动脉第二段。前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较少见的有脑动脉炎、高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壁剥离及偏头痛等。可见,后循环缺血与前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相同之处,提示前后循环脑梗死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为便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及在人群中开展预防工作,国际上推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其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公认的病因学分类标准,该标准侧重于脑梗死的病因学分类,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ardio-aortic embolism,CE)、其他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卒中(stroke of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E)和原因不明性卒中(stroke of undeterminedetiology,SUE),其意义在于能够针对病因选择治疗、预后评价以及有效的二级预防[7]。随着对管腔狭窄、易损斑块之间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旧TOAST分型的不足。2007年韩国神经病学学者提出了新的脑卒中分型,我们将其称之为“新TOAST分型”(NEW-TOAST)。该分型引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的概念来代替LAA,而将原来的LAA做为AT的一个亚型,其余分类不变,使分型结果更加准确[8]。   近年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糖尿病患病率在急剧增长,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有近2亿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亿。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数据,2型糖尿病发病率1979年仅1.00%,1996年迅速增长至3.21%,到2002年则增长到4%~5%[9]。国内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高血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不仅是正常血糖个体的2倍以上,而且在梗死灶面积、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功能恢复、合并感染及再次卒中等方面也均较后者严重[10-13]。随着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冠心病相关的糖代谢研究相对较为深入。欧洲心脏病调查显示,约1/3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糖调节异常,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组中36%为糖调节受损,22%为新发糖尿病[14]。中国心脏病调查得出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经过OGTT可新发现64.2%的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其中糖尿病26.9%,糖调节受损37.3%,中国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于国外,且负荷后的高血糖的比例更高[15]。高血糖对脑梗死的影响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各亚型与血糖关系的研究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灶面积与血糖关系的文章亦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EW-TOAST分型各亚型分布及各亚型与血糖的关系和脑梗死梗死灶面积、部位与血糖关系进行探讨。   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既往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心脏病史等)、起病时梗死灶面积、部位及血糖、LDL-C、颈动脉B超等的记录,对患者按NEW-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按最大梗死灶平面直径进行分组(0.5~2cm,2.1~5.0cm,≥5.0cm)和按梗死灶的部位进行分组(前循环和后循环脑梗死)。以了解本地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NEW-TOAST分型中各亚型的分布、各亚型糖代谢异常的分布及差异和血糖与各型的关系;(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灶面积与血糖的关系;(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灶部位与血糖的关系。为重视和管理脑梗死患者的血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4例,其中男320例,女304例,年龄27~101岁,平均66.5±12.0岁。   1.1入选标准   (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2)发病3天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   (3)初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陷者。   1.2排除标准   (1)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2)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病情危重的患者;   (3)近期有外科手术和外伤史的患者;   (4)近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5)近期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6)不合作不愿行OGTT的患者。   2.研究方法   2.1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一周内全部患者完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周~2周内行OGTT检查,以筛查糖代谢异常的患者)等;完成头颅CT/MRI及颈动脉B超、心电图等。-2.2 NEW-TOAST分型   结合病史及检验和检查结果,对患者按NEW-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2.3梗死灶面积分组   对SAO和AT两型患者,排除未行头颅MR的患者(最大梗死灶平面面积大于半球2/3者除外),对余318例患者按最大梗死灶平面直径分三组(0.5~2cm,2.1~5.0cm,≥5.0cm)。   2.4梗死灶部位分组   对SAO和AT两型患者,排除未行头颅MR的患者(最大梗死灶平面面积大于半球2/3者除外),对余318例患者按梗死灶部位分为前循环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   2.5统计学处理   对血糖与NEW-TOAST分型各亚型进行关联分析,计算优势比及95%的置信区间,对NEW-TOAST分型各亚型糖代谢异常患者频率及不同梗塞面积、部位组糖代谢异常频率进行比较。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EW-TOAST病因分型中以AT、SAO所占比例为高;   2.NEW-TOAST分型各亚型与血糖水平有关联性,且SAO与血糖关系最密切;   3.高血压对大小血管均有损伤作用,高LDL-C可能对小血管的损伤较明显;   4.腔隙性、中等面积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频率有差异,其中中等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频率之间差异有意义;   5.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频率之间差异无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在年初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结束了22年的奥斯卡“陪跑”之路,终于在全球影迷的见证下,拿到了小金人。这座来之不易的小金人可得感谢影片《荒野猎人》。《荒野猎人》在这届奥斯卡中获得了12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本片导演墨西哥
纵观当今影视荧屏,"男男CP
摘 要: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  关键词:古典题材;日本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
摘 要:2009年《飞屋环游记》作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第十部动画电影及第一部3D电影,再一次掀起全球动画电影的巅峰热潮。影片凭借清纯童真的对白、温情的叙事方式、细腻质朴的背景音乐,一举包揽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最佳原创配乐以及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配乐等多项大奖。  关键词:飞屋环游记;成长;人物塑造  作者简介:马一卉(1993.1-),女,甘肃陇南人,西北师范大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剧(正文中简称“历史剧”)的热播,中国历史剧创作行业取得了丰硕的结果,产出了大量具有观赏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如《步步惊心》、《甄嬛传》、《芈月传》等热门影视剧。这些影视作品基于历史事实,经过对部分情节的加工,从而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情感需求。但是,部分历史剧呈现的错误史实也影响了社会的历史认知,学术界至今对其褒贬不一。本论文就历史剧的传播价值与历史观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two-dimenst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2DSE)定量检测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正常育龄非孕妇女左心室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探讨二维应变技术无
近年来,将明星作为卖点的“粉丝电影”逐渐走进观众眼球。随着电影商业化的发展,“明星+粉丝+电影=粉丝电影”这一固定模式正在逐步确立,并呈现出一种新型类型电影的趋势。本
据悉,数字化机顶盒入户的工作将从今年开始,由去年12月成立的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担负征途。推动此项工作将采取三个措施:首先是统一标准,真次是要全国联网,第三是要有业务
摘 要:新媒体是一个不断被刷新的媒介形态,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不同的节目类型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生机和特点,而在电视节目类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科教片在新媒体环境下在传播方式、创作理念等方面有新的亮点,本文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的科教片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引导,对于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亦有可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科教片;创作理念;传播方式  作者简介:赵钒妤(1991-),
摘 要:性别视域下的翻译史研究,在许多西方国家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现当代女性作家英译史进行研究。  关键词:翻译史研究;性别  作者简介:植小芳(1993.2-),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