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白头翁中神经保护作用成分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6372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 (Thunb.) Bercht et Opiz.为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在韩国及日本也有广泛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痢疾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植物中富含三萜皂苷的部分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以单体成分hederacolchiside E为主要成分的三萜皂苷部分作为治疗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在韩国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本课题从朝鲜白头翁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30个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鉴定出28个,5个单体为新化合物,其中以丝石竹皂苷元为苷元的皂苷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正丁醇萃取物及其乙醇洗脱流份进行了神经保护作用体外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强的部分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测试,发现其中部分化合物对Aβ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提示其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如下: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丝石竹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丝石竹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1);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常春藤皂苷元3-0-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5);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6);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7);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8);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9);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4);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5);贝萼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6) ; 23-羟基白桦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8)。
其他文献
2001年,某县电信局的模块机房发生一起使用汽油发电机发电导致1人昏迷的急性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消防部队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整个消防部门的内部管理及处理火情灾情的效果。一支优秀的消防部门一定拥有良好的执行力,也一定具备良好的内容管理机制。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
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约20%-40%的DN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N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主要依靠控制血糖、降
同济医科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的矽尘、矽肺与肺癌研究,1989年曾作初步结论。因上述研究观察时间尚嫌稍短,全队列成员平均年龄才50.9岁,尚未完全进入肺癌发病的高峰期,为了进一步
按照实际接振时间,将35例振动性白指患者和181各接振作业工人进行了分组,分别统计和比较各组手部症状的发五率。结果表明,接振组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各项手部症状逐涟增多,在接振时间为5001-7500h时
牛磺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A)作为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通过不同信号通路产生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TCA与胆汁酸膜受体(TGR5受体)的关系;T
警察:有人抢手表时,你为什么不呼救?男子:要是我张开口,他们就会发现我的四颗金牙,那就更糟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