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集体无意识造就的一种经验。从人类出现开始,等待便贯穿于人类生产、劳动以及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表现等待的文学作品也长盛不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中主要指的是诗词、小说和戏剧三种类型)中,有大量的对等待现象和等待心态的描述。如果以等待的目的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爱情等待、政治等待和伦理等待三个层面。现实中的等待是充满着焦虑与苦闷的,但是当它们与体验者拉开距离,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便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味。在时间维度上,一方面等待中的时间体现出漫长而又易逝的悖论之美;另一方面,由于等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那么等待行为本身就沦为了一个过程。然而,即使只是一个过程,它也见证了主体的欣喜、焦虑、期待、希望和失望,是人的本质存在的象征,因而这个过程具有超越的美感。在空间的维度上,主体与对象的隔绝在造成了空间、时间距离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理距离。距离造就了审美的无功利性,淡化了等待本身的苦涩意味,带给读者神秘、贞静的美感。在心理维度上,由于等待是带着希望开始的,但等待的结果又是不确定的,等待中的主体体验到的是一种希望与失望相交织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讲,导致具体的行为发生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那么促使中国古人去等待的根源就是宿命论、因果报应说和儒家的隐忍哲学。当然,在更终极的层面上,等待是与孤独、死亡相通的。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方式,因此,中西方的等待观是不同的。西方式的等待从一开始就具有形而上的终极的意味,相比之下,中国式的等待更多的是形而下的,理性实用主义的,表现为“有待而等”。
其他文献
在国际空运迅猛发展、反恐怖主义时代等背景下空难发生频率提高、损失更为严重、发生原因愈加复杂。芝加哥公约对国际空难的调查主导权有粗略的规定,但对不同失事原因及技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继续探索,认真研判,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虽然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古代农业社会,但是它所包含的一些优秀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信访制度产生伊始就发挥着政治参与、信息传达和权利救济的功能,随着公民权利的落实和《信访条例》的施行,信访者的权利行使与保障更是成为广大民众与媒体的关注焦点。但在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发展,涵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提高,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福利彩票是我国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优化资源配置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举足轻重;江苏“十二五”规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出台意味着当前我省正面临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研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来源于英语,却又进入汉语语言体系成为一种常规语言现象,这是汉英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演变。以借词为例对语言接触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接触过
近年来,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在一系列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消解中不断提高,但政府在致力于构建高效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同时,却忽视了与公共危机管
纪录片是以真实性表达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这种真实性既要表达拍摄者的思想和观点,又要尊重被拍摄者尊严和感受。在纪录电影的发展历史上,这二者的关系彼此交织互相影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