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短期储藏稳定及结肠靶向的双层壳聚糖微粒制备及其释放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食品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如何兼顾并提高其中功能因子的储藏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是功能食品研究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功能因子需要一定的载体材料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功能因子在人体上消化道中被酸和酶侵蚀,将其传递至结肠,借助结肠特殊的生理环境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因此,本文选用性质与结构上有差异的交联壳聚糖材料,制备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借助内外层载体材料,依次解决储藏及消化过程中因面临环境条件更改所产生的问题,兼顾并提高了功能因子的短期储藏稳定和生物利用有效性。本文分别采用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SHMP)对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进行交联改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功能因子,制备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探讨了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壳聚糖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交联剂浓度、BSA浓度及制备时间等因素对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BSA包封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结构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貌、聚集态结构以及储藏、消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基本上实现功能因子结肠靶向控释(其中STP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M-STPP)在上消化道无释放,在结肠环境中释放率为30.69%),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内部有序聚集态结构越紧密(STP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L-STPP)的分析维数D_m=1.253,M-STPP的D_m=1.329,SHM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L-SHMP)的D_m=1.551,SHM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M-SHMP)的D_m=1.985),对BSA的储藏能力越好(与以上紧密度相对,L-STPP、M-STPP、L-SHMP和M-SHMP储藏30天最大泄露率分别为82.96%、65.08%、63.92%、45.85%)。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BSA在PBS缓冲液中的泄露率增大(其中L-STPP储藏1天泄漏率为28.49%,储藏30天泄漏率为78.08%),进而对功能因子的结肠释放造成影响。仅依靠单层载体材料同时实现活性功能因子储藏稳定性和结肠靶向传输较难。在单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基础上,构建了STP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SHM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L-STPP/L-SHMP)、STP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SHM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M-STPP/L-SHMP)、STP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SHM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L-STPP/M-SHMP)、STP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SHM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M-STPP/M-SHMP)、SHM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STP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L-SHMP/L-STPP)和SHMP交联中粘度壳聚糖/STPP交联低粘度壳聚糖(M-SHMP/L-STPP)等6种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通过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明确了内外两层载体材料依次包覆形成双层微粒;与单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相比,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在不同pH的PBS缓冲液短期储藏的过程中,BSA泄露率减小(单层中M-STPP最紧密,其中泄漏率最小为46.47%,双层中M-SHMP/L-STPP最紧密,其泄漏率最小值为43.59%)。经PBS缓冲液储藏后再进行消化,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也能实现功能因子的结肠靶向控释(L-STPP/L-SHMP在上消化道无释放,在结肠液中释放率43.44%)。通过对6种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表明形貌及内部有序聚集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STPP/M-SHMP和L-SHMP/L-STPP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在短期储藏过程中对功能因子有良好保护作用,在中性环境,微粒Zeta电位接近0,微粒结构稳定,同时根据SAXS结果分析,微粒内部有序聚集态结构的变化主要在表面,说明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有利于微粒中的功能因子同时兼顾储藏稳定和结肠靶向传输。本论文通过对壳聚糖交联改性,得到了适合对功能因子进行包埋的载体材料,获得单层/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储藏性能及模拟人体消化道释放规律;结合单层/双层交联壳聚糖凝胶微粒的结构信息,对其调控机理有初步的掌握。相关研究结果为功能食品领域解决功能因子储藏稳定和生物利用的兼顾问题做了一定探索。
其他文献
朱鹮(Nipponia nippon)为中国Ⅰ级保护鸟类,是世界范围内的濒危物种,当前主要以人工圈养种群的形式存在于中国、日本及韩国的部分地区。尽管朱鹮总数目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种群分布零散、人工育种受精率低和雏鸟存活率低等因素,限制了朱鹮的重引入工作。因此,亟需从分子层面对朱鹮的免疫及繁殖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朱鹮的人工圈养工作。β防御素是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在生物体抗菌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
目的:通过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NPH的外科治疗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的Pubmed数据库、欧洲的Embase数据库、英国的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中心数据库,同时人工检索灰色文献(如内部报告
作为一种新兴水果,火龙果(Hylocereus)果形优美奇特,色泽诱人,果实富含甜菜素、糖、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火龙果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果实呼吸及代谢
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公司内贸易现实,从而引起贸易“统计幻象”,扭曲一国的贸易差额,引发一系列的国际影响。所以,真实反映一国出口规模和贸易差额尤为重要,而基于所有权的统计框架可以厘清一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的本国成分和外国成分,还原各国在贸易中真实的贸易差额。本文首先结合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证明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差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诊断依据为消化道黏膜标本病理切片图像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是否超标。对EG诊断的传统方法是病理医生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消化道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并对EOS细胞计数。病理医生人工计数是一项高重复性工作,且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本研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体质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运动目标检测是智能分析的第一步,实际应用中除了行人和车辆等一些常见的运动目标外,还有一些运动小目标需要检测。此外信息的采集会受天气的影响,随着大雾天气的增多,大雾天
人脸特征因其所包含的性别、表情、身份及年龄等大量信息,在公共安全、智能服务、人机交互等领域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人脸特征的人脸检测及人脸性别识别如今已是计算机视觉领
目的探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致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以及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A)、AgNP组(B)、Se组(C)、AgNP+Se组(D),B组与D组单次气管滴注200μLAgNP,A组与C组单次气管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B组与C组大鼠腹腔注射亚硒酸钠(0.2mg/Kg
背景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对男性激素的生成和生育能力有不利影响。肥胖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组织慢性炎症,而睾丸微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睾丸Leydig细胞功能的失调,引起男性性腺功能减退,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调节情绪、体重、睡眠、免疫、抗氧化及昼夜节律等多种生理功能,但对男性生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小鼠的睾丸Leydig细胞睾酮合成能力的损害,以及褪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