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非金属掺杂TiO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已发展成为新型、高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作为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和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是当前光催化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非金属掺杂则能提高其可见光利用率。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对纯Ti片进行阳极氧化,制备了原位生长的TiO2纳米管,探讨了阳极氧化操作参数对TiO2纳米管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电解液体系制备所得的TiO2纳米管有着不同的形貌,调节电解液组成可以实现Ti02纳米管的可控生长,管径大小与管底的TiO2溶解速率有关,管长取决于管底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溶解速率之间的平衡。当氧化电压为25 V、pH=3.5、氧化时间2 h时,制得的纳米管形貌非常清晰。 为提高TiO2纳米管的可见光活性,通过调节电解液组成,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的同时实现S、F或P、F二元掺杂,开发了集制备、掺杂TiO2纳米管于一体的阳极氧化工艺。研究发现: (1)F掺杂虽没有改变TiO2的光吸收带边,但在TiO2表面可产生氧空穴,增加表面酸度和Ti3+浓度,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光电催化协同因子为1.33。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证实了F-TiO2的价带和导带依然由O 2p和Ti 3d轨道组成,少量的F 2p轨道电子并没有改变TiO2的带隙宽度。 (2)S、F二元掺杂使TiO2的吸收带边红移,且在可见光区400-600 nm出现强吸收峰;适当增加S掺杂浓度对TiO2的可见光吸收有增强作用,染料AO7的180 min可见光电催化降解率达到98.1%,光电催化的协同因子为4.75。F掺杂在TiO2表面产生氧空穴,增加表面酸度和Ti3+浓度,S掺杂在TiO2表面产生氧空穴并增加表面酸度,因而S、F共掺杂具有协同效应。DFT理论计算研究发现,价带上边沿出现了S阳离子掺杂所导致的杂质态,从该S 3p态到导带的跃迁是S-F-TiO2吸收边沿相对于未掺杂TiO2吸收边沿产生红移的直接原因。 (3)P、F二元掺杂使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现象,973 K煅烧的样品对AO7的降解率达到63.5%,光电催化的协同因子为2.37,表明P、F共掺杂具有协同效应。DFT研究发现,P、F二元掺杂TiO2的可见光活性是通过P的3p轨道强烈参与价带底的组成,使价带宽化,价带顶上移,导致TiO2带隙变窄而实现的。 (4)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染料AO7的可见光电催化降解过程,发现AO7的主要降解途径是由苯环和萘环被·OH直接打断开始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基础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相平衡研究仍然是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制约超临界流体技术工艺开发和工业化应用的瓶颈,有关该方向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角度审视还是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固体溶质及其混合物在含和不含夹带剂超临界CO中的相平衡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同益突出。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利用气体传感器对其进行快速在位、实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存在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旨在采用一维有序的纳米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备新型气敏传感器。本文设计并组建了一套可以程序控制的气体传感器性能标定和测试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可以准确、便捷的实现对传感器性
针对目前全球碳循环中的循环途径不闭合的问题,大陆边缘海因被认为是碳循环中丢失项(missing term)的可能去处,而成为研究的焦点。东海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东海海一气界面的二氧化碳通量,对于更完整、准确地探讨边缘海区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以及完善全球碳系统参数数据库有重要意义。前人对东海碳循环的研究多集中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并且研究区域易受地理条件和取样站位的影响,要
学位
生物吸附剂作为一种新兴的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巨大的优势,同时已有众多学者证明生物吸附剂应用于实际过程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选择SBR活性污泥法对微量重金属进行动态吸附研究,探讨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作为吸附剂吸附脱硫废水中重金属的可能性及应用性。在SBR反应器中对活性污泥吸附脱硫废水溶液中Cr(Ⅲ)、Cd(Ⅱ)、Pb(Ⅱ)的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各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