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57-2005年来水平大气能见度变化及气溶胶对霾和轻雾天气的贡献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中国地区681个地面台站近50年(1957-2005)来水平大气能见度的研究,获得了中国地区水平大气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根据中国681个地面台站近7年(2000-2006)大气能见度、地面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提出了区分霾和轻雾的判别方法,并结合近7年来中国75个主要城市的PM10浓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别灰霾天气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对改善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有一些新的认识,具体如下:   1.为了研究由于空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对能见度有影响的天气现象,包括降水、雾、轻雾、大风、沙尘暴、扬沙、浮尘等气象因素去掉。从大气能见度的长期变化序列来看,中国地区大气能见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能见度最大值为34.0 km,最小值为24.5 km,平均值为29.5±3.2 km。   2.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我国大气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选取了有代表性站点进行了分析。这些站点在中国地区内分布较为均匀,能够大体反映中国地区有代表性区域的大气能见度变化情况。北京:平均值为18.8±5.5 km;沈阳:平均值为10.3±2.8 km;上海:平均值为17.5±3.8 km;武汉:平均值为20.2±6.7km;西安:平均值为13.6±1.7 km;广州:平均值为20.9±8.1 km;成都:平均值为14.7±3.7 km;乌鲁木齐:平均值为32.0±4.1 km;拉萨地区大气能见度较为特殊,近50年来大气能见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3.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及新疆西北部地区大气能见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新疆西北部、甘肃、宁夏、陕西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能见度下降趋势,而中国西北、西南及华中的部分地区都呈现了能见度有所增加的趋势。在中国东北、京津冀、黄淮流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及西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多个能见度低值区,而新疆西北部地区则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低值中心。在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能见度高值区,在新疆东部地区为能见度高值区。新疆西北部地区出现的较大的低值区,而中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包括东北、华中、华东、华南、关中平原及四川盆地等地区)存在明显的能见度低值区。   4.中国地区近50年来大气能见度的月变化特征为,6、7、8、9月份大气能见度较高,而12、1、2、3月份大气能见度相对较低,其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为32.0 km,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为26.5 km,年平均值为29.3±1.9 km。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平均值为27.0±3.0 km;春季平均值为28.6±2.9 km;夏季平均值为31.5±3.2 km;秋季平均值为30.0±3.4 km。   5.利用三种统计方法对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三种方法分别是Ridit分析法、累计百分率法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Ridit中值降低的区域基本都位于中国环境敏感带的东南部,一般位于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的部分地区及新疆西北部。而环境敏感带西北部的Ridit中值大都处于增加的趋势,这些区域为内蒙古地区、中国西北及西南的部分地区。利用中国地区681个站点大气能见度的日平均数据,经过累计百分率统计分析后整理成累计百分率的年平均数据。1980年之前,能见度出现在35 km的累计百分率最高(67.6%),而1980年之后,能见度出现在30 km的累计百分率最高(22.0%)。近50年来“非常好”能见度出现的天数,在辽宁、京津冀、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平均不到60天。在中国东北的部分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及新疆的西部地区,“非常好”能见度出现的天数平均小于180天,而在我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西南及华南的部分地区,“非常好”能见度出现的天数较多,尤其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新疆北部地区,“非常好”能见度出现天数最多,年平均超过270天。   6.利用中国地区681个地面台站2000-2006年的大气能见度资料,2000-2006年的天气现象资料及相同时间段内中国75个主要城市的PM10浓度数据,本文提出了轻雾和霾的区分方法,结合PM10日平均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判别灰霾天气,即当能见度小于10 km,相对湿度小于80%,所出现的天气现象为霾,当PM10日平均浓度达到130μg m-3以上时出现的天气现象为灰霾天气,此数值与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相呼应;而能见度为1-10 km,相对湿度大于80%时出现的天气现象为轻雾天气。灰霾天气在各季节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相当,而夏季最低。灰霾天气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   7.利用1957-2005年能见度的月平均数据及地面气象要素的月平均数据。给出不同季节的分析结果,其中采用1、4、7和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和秋季。冬季共提取了4个因子,基本反映的是气温、水汽压、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降水;春季共提取了3个因子,基本反映的是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气压、气温和水汽压;夏季共提取了3个因子,基本反映的是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气压、气温、水汽压和风速;秋季共提取了4个因子,基本反映的是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气压、气温、水汽压和风速。
其他文献
滇西北兰坪盆地内因产有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及其外围一系列矿床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巨型矿集区,虽然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当中,且矿区内没有明显出露的岩浆
本文以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S气藏为实例,对飞仙关组硫化氢分布特征、天然气储层矿物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揭示,高含HS气藏主要分布在飞仙关组蒸发台地相,储层矿物主要是白云
为研究甘蓝CMS不育系材料PM的败育机理,以甘蓝不育系PM和保持系PF为试材,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小孢子发育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了减
摘 要: 本节听说课的教学设计采用PWP教学模式,即“Pre-listening(听前)—While-listening(聽中)—Postlistening(听后)”。教师在听前环节导入“问路和指路”的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词汇与语言表达;在听中环节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文章主旨,把握细节信息,渗透听力策略并培养听的能力;在听后环节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练习如何运用语言,从而让学生学会用
本课题从苏州城市内河的内源负荷入手,结合正在实施的苏州水环境工程项目,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主要营养盐的吸附和释放模拟试验,探讨河网底质对营养盐磷的吸附能力、释放规律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盆地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其结晶基底就具有鲁西型、太行山型及其它过渡类型。盆
本文选取华北板块东部上寒武统出露较好的三个剖面,山东济南唐王寨剖面、山东莱芜九龙山剖面、北京西山下苇店剖面,研究崮山组的沉积环境,并探讨该组中广泛出露的竹叶状灰岩的沉
火山喷发尤其是爆炸性火山喷发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巨大,在火山灾害的类型中,火山空降碎屑物无论是从强度还是从波及范围来说都是这些火山灾害中占主导地位的灾害类型,因此对火山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南京八卦洲河漫滩沉积物和土壤等不同环境单元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多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八卦洲环岛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