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甘州古乐中的琵琶音乐探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及东西方文化荟萃地。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张掖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从长安出发到罗马,沿途众多风情异域的国家和民族,在张掖留下了风格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特别是音乐和歌舞在张掖交流荟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研究人员将出自这一地域的传统音乐称为“甘州古乐”。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的“甘州古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隋朝初期表现为《安国伎》《康国乐》;隋末唐初,表现为《西凉乐》(进入隋朝宫廷前被称为《秦汉伎》);唐朝中期,表现为《霓裳羽衣曲》(进入唐朝宫廷前被称为《婆罗门曲》);唐朝中后期表现为《甘州》大曲。如今,隋唐音乐对现代甘州古乐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现代甘州古乐以民间小曲的形式存在。在“甘州古乐”中,琵琶音乐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在通过丝绸之路向东传送的过程中与中原汉琵琶结合,给张掖的传统音乐带来了新鲜血液,进而影响到中原王朝,并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笔者作为一名生长于斯的音乐传人,从小习琴,对张掖地方音乐有着天然的感悟。人们在婚丧嫁娶、在生产生活中,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笔者在此环境中得到了熏染。同时,在经年不断的琵琶演习中,也在思考和追寻地方音乐文化的根基,本着对传承家乡文化的研究目的,探究在隋唐时期音乐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时期甘州古乐琵琶音乐与“甘州古乐”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旨在重新确立琵琶在“甘州古乐”中的地位,并以此来探寻“甘州古乐”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对“甘州古乐”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为传承地方文化、丰富以“甘州古乐”为代表的地方音乐,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精神”的研究是针对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乱象的一次回眸,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审美交流的时间都呈现出了“快餐”模式。本论文结合自身
1、背景与目的: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5%。因肺癌早期症状不易察觉,早期诊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55
传统的π-共轭的有机发光材料由于聚集诱导荧光猝灭的缺陷,在聚集态或固态的使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分子的提出,从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智能响应材料
目的:Prolactin family 7,subfamily d,member 1(Prl7d1)是催乳素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胎盘。在小鼠妊娠第12天,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体外研究表明,Prl7d1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晚号梅沙弥,浙江嘉兴人。吴镇画风和画史地位的变迁是基于专家、学者对吴镇周边研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这种补充和完善使后人更加立体化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
自修复材料能够修复材料内部的损伤,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安全性。本征型自修复材料是通过材料内部可逆作用力(如可逆共价键或超分子作用力)的打开与重建实现材料在同一位置的多次修复。但是由于材料的修复性能与力学性能是相互矛盾的,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尤其是室温修复的本征型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较差。此外,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复杂以及多步的制备过程使其不能大规模制备。因此利用简单的方法大批量地制备出同时具
形容词和多义词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是其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虽然形容词和多义词的本体研究及其偏误分析等已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但关于汉语学习词典尤其是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中的多义形容词释义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以《汉语8000词词典》作为语料来源,选取了62个常用多义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这62个常用多义形容词的200多条义项的
沈熏与蒋光慈均出生于20世纪初,从当时的整体社会环境来看,朝鲜与中国处于相似的社会环境之中,一面承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面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