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为吸引全球资本而进行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外部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城市营销作为全球化环境中城市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深刻转型期的中国,在全球化、分权化以及市场化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型政府”的特征。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城市营销实践的开展,并在我国营销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比如急功近利、效率低下乃至忽视公平等诸多城市发展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根本思路的研究路径。深刻剖析与检讨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对我国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积极的乃至消极的影响,从中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并进一步思考与构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社会乃至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分析中国体制转型对地方政府总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企业化”的概念,并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地方政府企业化”导致了国内城市营销理论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发生了异化,从而使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也具有了“企业化”的倾向;然后以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之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空间效应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对我国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从定义和特征两方面提出内生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概念,并进而建构该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本文拟分为八章。
第一章,绪论。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思路以及研究框架。首先从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出发,点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然后提纲挈领,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对全文起到总领的作用。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从城市营销的起源、定义、属性、构成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市营销”的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与易混淆的企业营销以及城市经营等概念进行辨析,总结并提炼出城市营销的概念内涵;从城市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视角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营销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同时为下文的展开进行铺垫。
第三章,中国体制转型的总体背景与城市营销的企业化倾向。从全球化、分权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分析体制转型对地方政府的总体影响,构建地方政府企业化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化的概念;结合转型期地方政府营销性特征,从城市营销的构成要素入手,提炼出地方政府企业化背景下城市营销企业化倾向的五大特征。
第四章,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之经济效应。分析转型期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背景,从形成产业集群、开发城市资产以及筹措建设资金等方面归纳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经济效应;从反经济活动、政绩化倾向等方面对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效应进行检讨。
第五章,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之社会效应。从地方政府与企业以及公众关系的角度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与社会构架的转变背景。并从有助于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城市治理模式的民主化以及向全世界推介“地方特色”等方面归纳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社会效应;从变相的地方割据、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公共空间私有化以及城市环境景观的破坏等方面对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效应进行检讨。
第六章,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之空间效应。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空间结构关系模型的构建以及新区营销运作的基本模式等方面分析转型期激烈竞争环境中城市空间角色的转变;并从促进城市新区开发、推动城市更新以及拓展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归纳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空间效应;从导致城市间的重复建设、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以及城市特色与个性的沦失等方面对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给城市空间演化带来的消极效应进行检讨。
第七章,建构内生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分析全球资本的流动性特征基础之上,对于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提炼并总结内生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进而从内生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等七个方面建构内生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部分,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