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互层调谐与分辨率分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层研究对于储层的精细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薄层的研究最初是研究单一薄层的分辨极限。由于实际中广泛存在的是薄互层型储层,所以,对于薄互层储层分辨能力的研究有更实际的意义。  本文首先采用含两层相邻等厚砂岩薄层的砂页岩薄互层模型(简称双层等厚砂岩模型)。突破以往对单一薄层上下界面之间的分辨极限的研究,把每个砂岩薄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砂岩薄层之间的分辨能力,之所以这样分析,是因为对于薄互层储层,我们更关心的是所有砂岩薄层的厚度,而不是每个砂岩薄层自身的厚度。采用90度相位雷克子波,使具有相反极性、相同大小振幅的单一薄层的合成波形关于薄层中心对称。分别从瑞利准则和振幅随频率变化(AVF)角度来研究,两种方法的区别是判断分辨极限的准则不同。此外,用瑞利准则分析了加入不同信噪比的有限频带随机噪声时,对分辨极限的影响。  接下来,用AVF方法分析具有不同砂岩薄层厚度比的双层砂岩模型所对应的分辨极限,并分析不同取值范围的厚度比对分辨极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砂页岩薄互层模型,用AVF方法分析薄层之间在达到分辨极限时所需频率。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几点认识。对于双层等厚砂岩模型,当层间页岩厚度一定时,在分辨极限条件下,子波主周期和砂岩薄层厚度呈线性变化趋势:砂岩层之间分辨能力理论上小于λ/32:对于双层不等厚砂岩模型,当层间页岩厚度一定且两砂岩薄层厚度比一定时,在分辨极限条件下,子波主周期和砂岩薄层厚度之间在砂岩薄层厚度比小于3时,成线性关系,当砂岩薄层厚度比大于3时,线性关系逐渐被破坏;对于多层砂页岩薄互层,分别分析了等厚的简单模型以及厚度随机选取时,如何识别薄层之间的分辨极限。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Zeng[1]所建立的双层等厚砂岩薄层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不等厚砂岩薄层模型,分析在分辨极限条件下,砂岩薄层厚度比、以及砂岩薄层之间页岩薄层厚度发生变化时,子波主周期与砂岩薄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所得认识更好的应用于在复杂薄互层储层中,用AVF方法分析薄层的分辨极限。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薄互层储层中识别有效储层厚度。
其他文献
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将上扬子海盆抬升为陆,广遭剥蚀,直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壳下降,由鄂西向西海侵,为一套半封闭的潮上~潮间带沉积,晚石炭世上升为陆遭受剥蚀,残厚各地不一。QLX地区处
地球外辐射带充满了能量高达MeV的相对论电子,给航天器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步轨道区域运行着几百颗通讯、导航及气象卫星,这个区域的相对论电子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
本文收集整理了1973年以来全球329个M≥7.0浅源地震(H≤60km)的余震序列资料(M≥4.0,1年时间),统计了全部序列的最大余震震级M1、主震-最大余震震级差△M、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中
应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在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这条原则竟然有过如此复杂、曲折的遭遇,这不由使人再三深思。 历
在地震勘探中,习惯的做法是通过弹性波场分解技术把P波场和S波场分离出来以达到成像的目的。可是这个目标有时很难达到,特别是当速度场较为复杂的时候。有一种有效的多分量分析
VSP和多波多分量技术各有其优点,二者结合,再加上含有丰富信息的叠前数据资料,使得三维VSP多波叠前反演为提取储层参数,进行储层描述开拓了空间。多信息的融合,提高了反演的精
本文利用美国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构建的NGDC-EMM-720-V3地磁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及其邻区(76° E~108°E,21° N~41° N)0.1°×0.1°网格间隔的岩石圈磁场强度,并绘制磁异常
学位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我同的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同样,一个企业、一所学校能否办好,关键也在于要把企
近年来,华北地壳的电性结构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地电磁(MT)和地磁测深(GDS)等地球物理观测结果都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信息,但是地球物理反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