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民生,而且关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高校就业工作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也势必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内走向中心地位是大势所趋,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就业市场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由“统包统分”逐渐过渡为“市场化”就业。世纪之交,我国开始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数量庞大的高校就业大军涌向社会。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现。分析得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有四个主要原因: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就业的矛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
文章以上述论点为研究背景,重点关注和研究两方面问题:一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借鉴混合方法研究新范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原始数据材料,对其去粗取精、剖根问路;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以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历史沿革、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未来变化趋势和未来就业模式构想,此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在此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就业指导体系框架模型,构建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在重新定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分析研究这些重要因素(就业指导理论和就业实践锻炼、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现代化信息设备和内外部评估体系等)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与其任务环境(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模型,并分析各自关系和作用。其中,“任务环境”包括:学生、高校等单位、中介组织和用人单位等;“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和就业政策等。
本文有如下创新之处:首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念上,率先提出了不仅关注就业数量,更要关注就业质量的观点(此观点已在人民网刊出)1;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须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的逻辑和研究、解决思路。其次在方法上,论文借鉴了混合方法研究这一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在论文中调查研究的原始数据及资料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取,并注重文献资料的研究梳理,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再次,创立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模型,构建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在工作体系模型的基础上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从而以更全面和开阔的视野来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最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属于“治标”的范畴,而其任务环境(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则属于“治本”的范畴,二者须双管齐下,统筹兼顾。文章遵循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标本兼治”的逻辑,借鉴管理学中常用的有关组织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范式,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诸多环境影响因素和决定力量进行分类,创立了分析模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与其任务环境(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模型,具体阐释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任务环境(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层面、有主次的系统分析和总结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