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医生工作现状及服务提供倾向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梳理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内容的历史变化,探索服务提供倾向产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基于“角色理论”的指导,明确乡村医生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和角色冲突;分析乡村医生工作现状,确定乡村医生的服务提供倾向;探讨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优化策略。
  【方法】(1)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历史变迁和影响因素;(2)文献计量法。使用CiteSpace对角色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3)词频分析法。使用R语言“jiebaR”进行政策文本的词频分析;(4)现场调查法。抽取湖北省内3个地级市的14个乡镇卫生院,使用问卷调查其下属的部分乡村医生,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补充讨论,提出优化乡村医生服务提供的建议;(5)数据分析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乡村医生工作现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因素。
  【结果】(1)文献分析:基于文献研究对现阶段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影响因素展开探索,整理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乡村医生特质等9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将之归纳概括为5个潜变量;(2)角色分析:乡村医生具有业务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人际交往角色等方面的角色,其中业务角色分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非卫生活动参与者;(3)收入分析:乡村医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最高,平均为20763.44元;有近30%的乡村医生兼职非卫生工作;学历、证书、村民人数、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对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乡村医生所在村落的村民人数、每千人口乡村医生数均对乡村医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基药补助收入和总收入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执业证书、学历等对收入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4)工作感知:80%的乡村医生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4.28%的乡村医生认为基本医疗服务压力更大,65.78%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压力更大;乡村医生相对剥夺感强烈,近36%的乡村医生认为自身收入不如普通村民,更多认为收入与普通村民相当,只有18%的乡村医生具有职业骄傲感;乡村医生与村民、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能够感知到比较全面的工作支持;(5)服务提供倾向:44.00%的乡村医生更倾向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7.33%更倾向于基本公卫服务;有三个潜变量对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具有影响,其中“医疗获益”的路径系数为0.236,“公卫获益”的路径系数为-0.285,“客观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160;“业务能力”“资源保障”对服务提供倾向没有直接影响。
  【结论】(1)乡村医生的结构组成不够合理,需要全面优化乡村医生的结构,用新模式完善乡村医生的培养机制、用新思路优化乡村医生的知识结构、用新手段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2)现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收入是乡村医生最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要合理统筹乡村医生规模数量的地域分布,同时强化乡村医生执业风险保障促进其医疗效益的提升;(3)乡村医生的角色需要重塑和转变,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者、基本公卫服务提供者、非卫生活动参与者三种角色之间获取平衡,减少角色内冲突和角色外冲突,推动其角色向良性方向转化;(4)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存在偏倚,折射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运作中的部分问题,应避免这种心理倾向影响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认同感;(5)基于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和家庭医生签约推广的大背景,农村居民的需求转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四位一体”的方向发展。乡村医生需要将各项服务重组、耦合、互补,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弱化各项服务提供之间的界限。
其他文献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贫困的界定,留守青少年的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其重点不在于经济收入,而在于居住状况、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遭受欺凌的状况、社交状况等方面的贫困。目前虽然已有较多文献从多维视角来研究贫困问题,但很少将农村留守青少年作为多维贫困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利用2008年和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留守青少年的调查数据,
目的: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整合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实践探索。全科医生作为医联体的基层实践人员,在医联体卫生服务网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科医生的视角评价医联体的建设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科医生对医联体的认知与评价现状,为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以参加湖北省2017年4月-6月全科医师培训的764名
学位
二战后,日本相继颁布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人才确保法》等一系列旨在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法律,不仅确立了日本义务教育公办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而且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公务员制度体系。2018年1月,我国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说法表明了我国有开始实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政策动向。实际上,学界关于建立我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
学位
【目的】  编制适用于测评临床科主任领导行为的量表,并对湖北省和河南省的5家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医师对科主任领导行为的评价及医师职业精神现状,探究科主任领导行为对医师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路径。对如何提高科主任领导行为效果、改进医师职业精神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中对医生职业精神的调查问卷是沿用课题组已进行过实证研究的,依据《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为基础
【目的】  梳理国内外关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政策迁移路径;以医护人员的视角为出发点,总结儿科用药现状,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儿科用药的认知与需求,探索医护人员用药的影响因素;总结2014—2018年上报的儿童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提升儿童用药安全的设想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家完善儿童用药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1)文献分析法。基于Webof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并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剖析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并结合现场调查,明确调查地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现状与协同效果,结合医务人员对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优化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与政策梳理:通过相关文献与政策研究,收集当前关于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资
【目的】  院前急救体系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结构、供给能力以及运行机制直接影响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农村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深入探索典型地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及服务供给的能力、供给效能,掌握急救人员对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评价,并构建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的现有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与普拉克索(常释剂/缓释剂)的成本-效用对比分析,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进行经济学评价,为帕金森药品价格制定及医保目录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基于卫生体系的角度,采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利用MSExcel2016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按照霍恩&亚尔分级(Hoehn and Yahr, H&Y)将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H&Y1-5期和死亡六种状态。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
【目的】  从供需两个方面多角度分析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学服务提供现状,引入Donabedian卫生评估模型构建社区药学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市各行政区社区药学服务提供情况进行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并探讨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武汉市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改进策略。  【方法】  (1)文献分析:采用文献法在线查阅WebofScienc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CNKI知网等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是否同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新市民能否获得健康城镇生活的关键,也是反映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否均衡、充分发展的标尺。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利用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原城市居民各方面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