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剖析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并结合现场调查,明确调查地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现状与协同效果,结合医务人员对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优化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与政策梳理:通过相关文献与政策研究,收集当前关于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资料,并收集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奠定研究基础。
  2.理论分析:运用ROCCIPI框架,分析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运用PINCOM框架,分析调查地区医共体内县乡医务人员协作现状。
  3.现场调查法:本研究以安徽省F县、湖北省Z市(县级市)、云南省X县作为调查地区,分别调查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医共体内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收集相关政策资料、机构调查表、卫生统计报表、人员问卷以及访谈资料。
  4.统计分析:本研究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协同效果指标以及医务人员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认知与评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对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协作现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县乡两级医务人员认知与评价差异。
  【结果】
  1.按人头总额预付通过对医共体整体、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三个层面的影响,进一步作用于医共体发展,要求医共体实现利益共享、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医共体改革目标分析,可知实现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需要将组织管理、资源、服务与利益作为协同的关键要素,其中利益作为序参量,进一步影响各要素协同。
  2.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纵向协同机制建立是以医保资金与财政投入为支撑,实现统一运行管理机制下的组织管理协同,资源共享机制支撑下的资源协同,双向转诊机制、质量控制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支撑下的服务协同,以及利益分配机制支撑下的利益协同,且各协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此外,通过医共体内部交流协商机制建立,管理方与供方的管理与服务意识转变,进一步促进各关键要素的纵向协同。
  3.调查地区地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建立存在共性规律与独特性做法。其中,安徽省F县在配套支付方式下促进双向转诊,并通过医疗收入、医保与公卫资金结余分配落实促进利益协同;Z市大力借助“互联网+医疗”与设备共享促进资源与服务协同;X县利用医共体大数据信息平台支撑内部管理与服务协同。
  4.调查地区按人头总额预付实施后,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对短期内改善患者县乡流向无明显作用;对于调查机构,F县县乡医疗服务利用均有增加,Z市乡级住院服务利用无明显变化,X县乡级住院服务萎缩;调查地区县乡服务能力均有提升,但存在乡级人员与资产流失;F县县乡医疗收入均明显提升并稳定结余,Z市乡级医疗收入略有提升,X县乡级医疗收入明显降低,Z市与X县乡级机构存在亏损;调查地区县乡患者医疗费用变化存在差异,其中X县乡级门诊药费占比持续上升,且占比较高。
  5.根据医务人员对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纵向协同认知与评价可知,当前医共体建设下医院领导对县乡协作重视程度高、医务人员协作意愿较高以及协作相关业务规范得以建立,其中乡级医务人员协作意愿显著高于县级医务人员,但县乡医务人员存在彼此内在认同不足以及缺乏协作的内在激励。当前医共体相关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乡两级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行为转变,医务人员参与协同服务意识增强,但其执行双向转诊仍面临困难,且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大与得到合理补偿之间存在矛盾。
  【结论】
  1.当前按人头总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医共体内的人财物整合尚未落实,组织管理协同存在障碍;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困难,利益协同难以实现;资源协同弥补基层资源有限,县乡服务能力难以协同提升;双向转诊机制尚不健全,存在乡级机构服务利用萎缩;医共体内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乡级机构“以药养医”仍然存在;县乡医务人员协作意愿较高,但内在认同与激励不足制约服务协同。
  2.建立更优的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纵向协同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落实医共体内管理、服务与责任统一;改革完善人事薪酬与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务人员服务协同提供;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与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连续性;加大投入保障与规范药物设备采购使用,保证纵向服务协同;利用互联网远程技术与中心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视健康管理与签约服务,减少医疗成本促进机构发展。
其他文献
日本和韩国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工业化持续推进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两国老龄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本文首先阐述了老龄化及老龄产业的相关概念,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做支撑,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日韩两国老龄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日韩老龄产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老龄产业政策内容、政策的功能实现及产业发展现状等
流动儿童问题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儿童保健服务是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降低流动儿童患病几率的有效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提供保健服务的基层单位,作为儿童保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服务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基层单位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儿童保健服务问题的认识。  通过对WU市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文献法以及访谈法收集资料,对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以Anderson卫生
军休干部养老保障一直都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2年正式建立军休干部养老保障制度以来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干休所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向。但当前针对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的多为政策性研究,对军休干部的养老需求、军休养老服务社会化所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等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因此本文以军内养老的军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可行性路径。  本文以武汉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如何在老年人口递增、护理成本上升和护理经费不足的境况下解决长期护理问题,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要关注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日本和美国相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历经几十年的改革,这三个国家在保险对象、给付水平、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构建,制度结果为社会和人口发展带来重要作用。对比发现,这三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在制度定位、评估标准制定及给付形式等方
生育保险制度对于保障生育政策实施效果,提升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实行“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女性面对的生育风险逐渐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探讨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如何保障生育政策效果、应对和化解生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生育政策和生育风险两个角度研究生育保险制度的优化路径,运用文献梳理、分析和定量回归的方法探讨生育保险存在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生育政策角度
学位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贫困的界定,留守青少年的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其重点不在于经济收入,而在于居住状况、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遭受欺凌的状况、社交状况等方面的贫困。目前虽然已有较多文献从多维视角来研究贫困问题,但很少将农村留守青少年作为多维贫困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利用2008年和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留守青少年的调查数据,
目的: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整合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实践探索。全科医生作为医联体的基层实践人员,在医联体卫生服务网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科医生的视角评价医联体的建设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科医生对医联体的认知与评价现状,为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以参加湖北省2017年4月-6月全科医师培训的764名
学位
二战后,日本相继颁布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人才确保法》等一系列旨在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法律,不仅确立了日本义务教育公办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而且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公务员制度体系。2018年1月,我国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说法表明了我国有开始实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政策动向。实际上,学界关于建立我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
学位
【目的】  编制适用于测评临床科主任领导行为的量表,并对湖北省和河南省的5家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医师对科主任领导行为的评价及医师职业精神现状,探究科主任领导行为对医师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路径。对如何提高科主任领导行为效果、改进医师职业精神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中对医生职业精神的调查问卷是沿用课题组已进行过实证研究的,依据《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为基础
【目的】  梳理国内外关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政策迁移路径;以医护人员的视角为出发点,总结儿科用药现状,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儿科用药的认知与需求,探索医护人员用药的影响因素;总结2014—2018年上报的儿童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提升儿童用药安全的设想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家完善儿童用药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1)文献分析法。基于Webof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