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2在食管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鳞癌(ESCC)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中国是ESCC的高发病地区,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ESCC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仍需进一步阐明这种疾病的分子机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改善ESCC患者的预后。既往研究显示Wnt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却在成人重要器官中几乎不表达,这提示是Wnt2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Wnt2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由FGFR2阳性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分泌,通过旁分泌作用ESCC细胞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ESCC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而多项研究表明Wnt2是一种促血管因子,参与生理和病理血管生成的调控,因此我们推测Wnt2参与调控ESCC的血管生成。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Wnt2对ESCC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MTT法检测Wnt2对体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2.采用Transwell法检测Wnt2对体外HUVECs迁移的影响。3.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法(tube formation assay)检测Wnt2对体外HUVECs成管能力的影响。4.用人ESCC细胞系KYSE180建立ESC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用Wnt2抗体进行治疗。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变化,检测Wnt2抗体对体内ESCC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分析瘤体的微血管密度,检测Wnt2抗体对体内ESCC血管生成的影响。5.采用RT-RCR检测WNT2在HUVECs上的基因表达情况。6.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的Wnt2处理时间条件下HUVECs中VEGFR2、CD31、Snail、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7.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网站GEPIA分析WNT2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在人食管鳞癌中的相关性,筛选出与WNT2基因相关度比较高的基因以待验证。8.用RT-RCR检测筛选出来的候选基因在不同Wnt2处理时间条件下在HUVEC中的基因表达情况。9.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经PCR验证过的候选基因与β-catenin和p-β-catenin在不同Wnt2处理时间条件下在HUVEC中的蛋白表达。结果:1.Wnt2连续处理HUVECs 5天,其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变化。2.Wnt2蛋白处理组迁移的HUVECs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用Wnt2抗体中和Wnt2蛋白后,HUVECs迁移的数量又基本回落到对照组水平。3.Wnt2处理组的HUVECs形成的网眼数,分支数和小管的总长度明显均比对照组的多。4.与对照组相比,Wnt2抗体治疗组的ESCC肿瘤体积相对较小,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5.Wnt2在HUVECs上不表达。6.Wnt2处理HUVECs2h,Wnt2处理组的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也略有升高,用Wnt2抗体中和掉Wnt2蛋白后,这三种蛋白的表达表达都基本回调至对照组的水平。Wnt2处理HUVECs 5h,Wnt2处理组的N-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而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没有影响,用Wnt2抗体中和掉Wnt2蛋白后,N-cadherin的表达有所回调。而内皮细胞标志物VEGFR2和CD31的表达不受Wnt2的影响。7.筛选出的与WNT2基因相关度比较高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分别是TIMP1、TIMP2和CCL2。8.PCR结果显示从Wnt2处理HUVECs 4小时开始,TIMP1和TIMP2的基因表达升高,而CCL2基因表达不受影响。9.Wnt2处理HUVECs 5小时,与对照组相比,TIMP1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用Wnt2抗体中和掉Wnt2蛋白后,HUVECs中TIMP1的蛋白表达相较于Wnt2蛋白处理组明显下降,基本回落至对照组水平。但是β-catenin和p-β-catenin的表达不受Wnt2的影响。结论:1.Wnt2在HUVECs上不表达。2.Wnt2不影响HUVECs的增殖,但是促进HUVECs的迁移和小管形成能力。3.靶向Wnt2的抗体治疗抑制体内ESCC的生长和血管生成。4.Wnt2通过促进内皮间质转化来增强HUVECs的的迁移能力。5.Wnt2不依赖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HUVECs中TIMP1的表达。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今科技的发展,大型液晶显示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宽幅、大型超薄导光板成为一研究热点。而连注连轧成型技术为超薄大型宽幅微结构高聚物板材成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该技术结合了注射压缩成型与轧制热压印成型的特点,通过注射填充、精轧定型可连续生产超薄大型宽幅微结构导光板。本文基于连注连轧成型技术,对注轧区高聚物导光板成型过程状态转变规律进行系列探究,优化了成型工艺。首先对连注连轧
橡胶补强一直是橡胶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构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是实现橡胶补强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纳米蒙脱土被广泛应用于橡胶材料补强领域。近年来关于“双网络”结构的报道为非填料橡胶补强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基于不同的橡胶基体,分别设计了两种具有NBR/AO60/MMT氢键杂化网络结构和XSBR/PAM双相连续网络结构的橡胶复合材料,并研究两种网络的增强机理和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众多研究已经证实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卷烟烟雾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质。卷烟烟雾中包含8%的颗粒物和92%的其它气体成分。所以研究卷烟烟雾中的颗粒物和其它产物对于更好的认识卷烟的危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量化主流烟中某有害物的有效吸食量和侧流烟中的总暴露量。研究不同吸烟频率、相同频率不同品牌香烟、有无滤嘴对主流烟和侧流烟成分的影响。通过测量主流烟和侧流烟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5G时代的来临,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趋于轻量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这对于封装领域中的热管理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密度封装技术及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对封装材料提出了更高的、传统封装材料无法满足的要求,因此开发有效的热管理材料已成为目前电子封装领域的迫切需求之一。具有高导热,高热稳定性并且绝缘的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在电子封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理想的热管理材料
TiAl基高温合金是一种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原子之间共存金属键和共价键的特性,使得其拥有了一系列优越的本征特性,如高熔点、低密度、良好的抗蠕变性能、高弹性模量以及优异的高温强度与抗氧化性等。传统的成形方法存在加工难度大、无法成形复杂结构的问题,而采用选区激光熔融技术在制备具有复杂形状TiAl合金零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选用Ti-45Al-8Nb-0.3Y这一高Nb-Ti
膀胱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现阶段其诊疗费用也居高不下。在工业化国家,90%的膀胱癌属于移行细胞癌。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在2020年,膀胱癌新增病例将达81400例,其中女性约19300例,男性约62100例,此外将有大约17980人死于膀胱癌,其中男13050人,女4930人。报道显示,膀胱癌的死亡率处于总体稳定状态,膀胱癌女性新发人数和与膀胱癌相关的死亡人数
高光谱仪作为物质结构与成份分析的测量仪器,既能获得被测物的外部特征,又能获取被测物的成份光谱信息,在遥感成像、工业检测、农作物分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光谱仪逐渐实现小型化、便携化。针对当前微型高光谱仪存在的嵌入式本地数据处理能力弱、难以实现大容量高光谱数据实时无线传输等问题,本文采用新兴的快照马赛克面阵高光谱传感器,基于Zynq嵌入式可扩展处理平台,实现了一套可嵌入式本地
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因素。但是乳腺癌的病因尚未清楚,到目前为止并未找到乳腺癌确切的致癌原因。乳腺癌包含有多种不同的亚型,他们在遗传,病理和临床表现上都不相同,这也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愈增加难度。病人来源的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依赖于将肿瘤标本直接移植到重症免疫缺陷的动物中,从
目的:探讨晚孕期血清中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与可溶性 fms 样络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四种血清学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病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确诊为子痫前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6%以上,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脑胶质瘤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药物联合等传统疗法为主,但治疗后患者预后差,易复发。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深入研究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蛋白分子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寻找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及有效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去泛素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