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保价物品限制性损害赔偿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科技的腾飞,网络购物融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兴盛,转变了群众的消费方式。而网络购物离不开快递行业,线上物品的运输更是需要快递行业,该行业因此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快递行业无疑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由于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损害而引发的纠纷也与日剧增,尤其是未保价物品的损害赔偿问题。现实生活中,快递企业为了减轻快件损害后的赔偿责任,纷纷将限额赔偿条款纳入快递服务合同之中,对未保价物品的损害进行限额赔偿更是激化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我国《快递暂行条例》对物品的损害赔偿有了专门的规定,但是对于未选择保价的物品发生毁损、灭失的赔偿问题却较为概括性,未给出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司法实务中的真实案件的梳理与分析,归纳出未保价物品的损害赔偿一般按照限额赔偿条款的约定、物品的全部损失或者法官酌情确定损害赔偿三种方式来确定。在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后,发现限额赔偿条款的有效无效对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有较大影响。限额赔偿条款作为格式条款其效力争议问题由来已久。并不能一味将限额赔偿条款认定为有效或者无效,在具体的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的情形作出相应的裁判。当限额赔偿条款满足合同一般有效要件,且符合快递行业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遵从交易习惯,应当认定为有效。限额赔偿条款有效时,对未保价损害赔偿的确定应当根据限额赔偿条款的约定进行赔偿。限额赔偿条款的适用正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该条款同样也解决了法院确定损害赔偿范围与数额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限额赔偿条款其性质为约定赔偿金条款,其并不适用违约金的司法调整规则。在认定该条款有效后,应当按照约定的限额赔偿条款进行赔偿,不得在限额赔偿条款的基础之上增加或者减少赔偿金额。快递企业未尽提示说明义务、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或者造成的实际损失较大三种情形时无效,不应按照限额赔偿条款的约定进行赔偿。限额赔偿条款被排除适用后,对于未保价物品损害赔偿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即物品的实际价值、实现债权的各种支出和可得利益损失。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过程中离不开可预见规则的限制,且对于未保价物品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也需要可预见规则的限制。寄件人在邮寄物品时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或者根据双方的行业身份以及交易次数可以认定快递企业作为预见主体对可能造成的损害有无可预见性。快递企业对可能造成的损失有预见性,则其应当对未保价物品按照主观计算方法进行全部赔偿;快递企业对可能造成的损害无法或者不能预见到,则按照客观计算方法对未保价物品进行合理的赔偿。
其他文献
雇佣救助源自海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救助形式。此前的海难救助以“无效果,无报酬”为原则,即救助效果的取得是报酬产生的前提。而雇佣救助报酬的确定则是根据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固定费率,无论救助是否取得效果均能够获得报酬。有鉴于此,原有的海难救助法律适用于雇佣救助时必然会面临困难,“加百利”轮案就凸显了这一问题。法律适用是雇佣救助法律问题的核心。由于法律性质不同,雇佣救助及其产生报酬的法律适用有
学位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协议被正式纳入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我国行政协议司法审查制度开始进入了稳定有序的独立发展时期。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行政协议司法审查制度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制度构建。该司法解释对行政协议案件受案范围、管辖、诉讼资格、举证责任、法律适用、争议类型、判决类型、责任制度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与英、美、法、德等国家的相关制度
学位
我国科创板为了迎合市场要求,于2019年正式承认差异化表决结构在我国的法定地位。差异化表决安排解决了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与创始人股权被稀释之间的矛盾。现代公司控制权理论、股东利益诉求异质化以及公司自治原则等理论为差异化表决安排的存在提供了正当性的证成。但是差异化表决结构存在天然的弊端,在该结构下普通股股东公司治理的权利、公司监督的权利、公司财产的权利等可能会受到减损。公司内部利益调节失衡,普通股股东
学位
伴随着网上购物的蓬勃发展,“网购掉包”事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实施“网购掉包”行为的行为人主要进行了前后相继的三个步骤:一是意在使商家发货从而让自己获得接触欲掉包商品机会的“虚假网购行为”;二是在欲掉包商品通过快递到手后,或当面掉包商品或在可以无理由的退货的7天内掉包商品的“掉包行为”;三是为了掩盖和隐瞒犯罪行为并拿回作为犯罪工具的预付款的“退货行为”。其中骗与盗相互交错密不可分,围绕着它在刑法上
学位
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试点工作,选择了50个法院作为改革试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于2018年4月27日颁布,其中规定,在七人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不参与法律适用的表决,这表明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已经对事实审与法律审作了分离,改变了此前2004年立法中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
学位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我国自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伴随着大量市场主体的涌入,信任危机频发,给政府监管造成极大压力的同时也表明,信用治理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是全然不够的。因而,相较于美国等信用体系成熟的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我国当前信用治理更强调和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正因如此,失信联合惩戒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且综合多种惩戒手段的新型治理模式,近些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COVID-2019)以来,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愈发关注,作为对民众关注的回应,2020年1月27日,最高检下发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坚决做好检察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重点提及“严惩非法捕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行为”,并着重强调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同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
学位
税收核定作为我国重要的税收征收措施,对于税款流失起到重要抑制作用,《税收征管法》第35条是为税收核定的核心条款,此条款规定了六种情形下税务机关有税收核定的权力,其中第6项规定:“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此作为兜底性规定是税收核定的重要条款,具有保护税款充实入库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能够有效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收核定规定漏洞少缴或不缴税款
学位
近年来,特殊体质受害人人身损害纠纷案件层出不穷,由于特殊体质的介入,往往会使得损害后果比一般的侵权案件更加严重,这也使得这类案件一直以来都饱受司法界和学术界的争议,司法实践判决分歧严重。为此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24号指导性案例,意在指引该类案件的裁判,但是六年过去该类案件的裁判却依然莫衷一是。本文首先对第24号指导性案例进行了研究,随后查阅了大量案例,并选取了三个2014年以后发生的典型
学位
亲属作证制度在我国刑诉法中一直都没有相关规定,直到2012年修订刑诉法时才在第188条中新增了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该项权利,其具体内容为: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证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法院可以强制将其带到法庭上来,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及子女除外。也就是说,作为证人,如若其享有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那么他就应当是被告的近亲属,并且只能是子女、父母及配偶这三类近亲属。从该法条中可以看出:(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