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类企业,其投资目的、投资对象与个人投资者有较大差异。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将其引入上市公司并作为重要的持股人,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呈现整体质量较高、数量不断增多的局面,在投资市场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作为具备在资金、信息和技术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它对公司绩效将有怎样的影响?是会积极干预还是消极操纵?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否一致?上述问题都将影响上市公司是否引入机构投资者。为此,本文以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力求得到一个科学、严谨和系统的结论。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机构投资者特征和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国外的文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所产生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国内也积累了一定量相关文献,但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缺乏对机构投资者具体分类的主要标准,因此很难得到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具体差别。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不同性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本文对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绩效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接着在对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机理绩效理论分析后,得出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公司绩效。从直接方面,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来影响公司治理;从间接方面,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股价机制以及获得控制权的途径来进行。最后以前文理论分析为基础得出了本文的几个主要研究假设。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文选取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2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考察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为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用每股收益代替总资产收益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证券基金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鼓励机构投资者入市,对机构投资者市场准入、业务模式、费率体系、评价激励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为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可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出台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税收减免、递延等,鼓励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