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霾报道在中国的《南方周末》与美国的《纽约时报》之间存在着异同。为此,本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对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两大报纸的雾霾报道进行统计、然后做描述性的研究,并借助话语分析与风险社会理论进一步剖析其原因,尝试性地得出一些研究结论。 《南方周末》与《纽约时报》的雾霾报道具有多方面的相似特征:在报道数量峰值的时间分布上非常接近,都是最近才出现峰值;在报道数量的动力系统中,多由突发雾霾事件被动引起媒体报道,或由政府议程带动媒体议程;在报道倾向性上平衡性报道少、以负面报道居多;舆论归因方面,两大报都把汽车、煤炭和电力作为主要的归因对象;在议题性质的设置上多以政治话语代替科学话语,目标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方面,都体现出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特点。 《南方周末》与《纽约时报》的雾霾报道又具有很多的明显差异:在舆论关照的对象方面,前者有97%的报道都是关注中国境内的雾霾污染,而后者关注国外的雾霾报道超过62%;在报道题材上,《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占56%,远高于《纽约时报》的40%;版面分布上,《南方周末》报道主要集中于“绿色”版,而《纽约时报》则散落于12个不同的版面位置;在报道框架上,《南方周末》以法律框架考察雾霾占近20%,而《南方周末》仅有1%的文章涉及于此;在舆论归责领域,《南方周末》的归责对象是难以追责的抽象产业,《纽约时报》归责为具体的企业与人等。在解决框架上,《南方周末》偏重行政手段,《纽约时报》除了行政手段,还强调法律和科技的重要性。 《南方周末》与《纽约时报》雾霾报道异同的实质是这一报道内容具有科学话语与规制话语的双重特征。它不仅反映出中美两国治霾处于不同的阶段,也表明雾霾报道具有科学传播的一些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