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酸盐氮污染,是目前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现象。滇池湖滨区原为大棚种植区,土壤中含大量的污染物。随着滇池水位季节性的涨落,耕作层地下水不断处于吞吐状态,污染物随季节性的输出、变化。该类农田废水,不仅水质变化范围大,而且具有低COD/TN,氮以硝酸盐氮为主的特点。 生物滤池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点是成本低廉,管理简单,其缺点是净化效率不高,而且主要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处理高硝氮、低碳氮比的得水质可能效率不高,但通过工艺改进,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论文从介质材料选择开始,对传统生物滤池进行改良,通过控制滤池水位,形成反硝化环境,以三种高硝氮、低碳氮比模拟水质(a水质、b水质、c水质)为处理对象,开展了加碳、加硫生物滤池的反硝化效果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填料挑选。介质填料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本身也有一定的吸附、截留作用。分别对硝化生物滤池,添加碳源的硝化、硝化-反硝化、反硝化-硝化生物滤池进行填料选择研究发现:陶粒对硝氮、总氮的处理效果优于火山岩、浮石。火山岩对COD、总磷的处理效果优于浮石、陶粒,鉴于硝氮为主要污染物,所以填料选择为陶粒。 (2)传统生物滤池:硝化工艺对三个季节水质氨氮去除率均在70%以上,COD的去除率a水质、c水质均达到80%以上,总磷去除率均能达到60%以上,但对总氮处理效果均低于15%,a水质、c水质硝氮平均去除率为6%、11.2%,b水质硝氮出水浓度高于进水浓度。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3)加碳生物滤池:添加碳源能够为异养反硝化细菌提供电子供体,改善反硝化效果。通过对反硝化、硝化-反硝化、反硝化-硝化三种工艺比较研究发现:添加碳源后,反硝化-硝化工艺对硝氮、总氮的处理效果优于反硝化工艺、硝化-反硝化工艺,反硝化-硝化工艺采用的前置反硝化能有效处理低COD/TN的水质。 三个水质处理:反硝化-硝化工艺陶粒柱对a水质、b水质、c水质硝氮处理效果初期最高去除率能能达到93%、89%、79%,相应的硝氮容积负荷为:0.008kg/m3/d0、0.011 kg/m3/d、0.014kg/m3/d。脱氮效果较传统工艺显著提高。但工艺依赖碳源,而且添加碳源带入了新的污染物,使氨氮、总磷、COD浓度有所增加。 (4)加硫生物滤池:添加硫源,也可以为细菌提供电子供体,改善反硝化效果,是添加碳源的替代方案。添加硫源生物滤池启动阶段:在10~12月冬季,HRT8h,水温为8~18℃,a水质、b水质、c水质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启动时间均为24天,反应器挂膜成功。 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硫/石灰石体积配比研究:反应器挂膜成功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8h,对硫磺和石灰石不同体积比1∶0,1∶1,1∶2,1∶4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中1∶2的体积配比为最佳的配比。在HRT为8小时,a水质、b水质、c水质硝氮去除率分别为99.95%,90.31%,80.01%。 在最佳硫磺石灰石体积配比为1∶2下对不同HRT对a水质、b水质、c水质的处理效果研究: a水质,最佳HRT为8小时,硝氮、总氮、氨氮、总磷、COD出水浓度为0mg/L、0.96mg/L、0.31mg/L、0.02mg/L、16mg/L,去除率分别为99.9%、95.01%、69.31%、94.86%、76.71%。相应的污染物容积负荷为0.023kg/m3/d、0.025kg/m3/d、0.001 kg/m3/d、0.001kg/m3/d、0.09kg/m3/d。 b水质,最佳HRT为10小时,硝氮、总氮、氨氮、总磷、COD出水浓度为0mg/L、2mg/L、1.75mg/L、0.02mg/L、20mg/L,去除率分别为99.8%、93.88%、73.88%、93.77%、28.57%。相应的污染物容积负荷为0.026kg/m3/d、0.034kg/m3/d、0.007kg/m3/d、0.001kg/m3/d、0.03kg/m3/d。 c水质最佳HRT为12小时,硝氮、总氮、氨氮、总磷、COD出水浓度为0mg/L、1mg/L、0.18mg/L、0.03mg/L、18.99mg/L,去除率分别为99.5%、97.18%、81.76%、93.42%、70.79%。相应的污染物容积负荷为0.029kg/m3/d、0.031 kg/m3/d、0.001kg/m3/d、0.001kg/m3/d、0.055kg/m3/d。 (5)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碳源、硫源的生物滤池工艺能够有效解决湖滨退耕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添加硫源的工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