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战略部署。从理论上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对其科学依据、基本内容、发展脉络、意义与价值等进行梳理、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思想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应当应包括由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以及一切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高度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思想和战略部署。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使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因落后而挨打,就必须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奠定了从总布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理论思考和战略部署。中共十二大鲜明地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中共十三大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五大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总布局之中;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十七大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布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纲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总布局的设计当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五位一体”总布局思想和战略的确立,推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强大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