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的有效传播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深化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传播已经日益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广泛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以及汶川大地震中“举国直播”的全媒抗震,诸多传播现象的发生透显出我国执政和行政主体公共政策传播理念的转变。   论文以当今媒介化社会为背景,以公共政策的正确性、正义性、公开性为前提,把研究内容准确定位在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过程及其有效性上,主要探究了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有效传播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传播的特征和功能。通过交叉学科的视角,对政策传播有效的标准进行了定位。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有碍其有效传播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传播的有效性,笔者从影响公共政策在大众传媒中有效传播的因素入手,分析了政策信息文本、传播信道、传播环境、目标受众和传播者等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结论:公共政策要实现在大众传媒中的有效传播,首先政策的制定必须注重对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科学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传播性强的公共政策信息文本;其次,采取恰当的公共政策传播方式、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传播信道,运用先进的公共政策传播工具;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四,政府部门中的政策传播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第五,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信息传播网络,培育政府与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其他文献
2008年中国出让土地面积达16.31万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到总面积的47.5%,已经超过了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总和。因此针对工业用地制定的制度,对中国整体土地市场的管理,影响是巨
形象是“形”和“像”的统一。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和对外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需求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主要取决于国家行为,并通过国际传播来形成。国家形象在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公务员培训计划》的要求,建立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高效能政府和创新型政府至关重要。近年来,上海市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是政府实施对策的价值取向。中国政府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
后世博时代,常态化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然而,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进程中,即使是志愿服务最理想的扎根环境——社区,也存在志愿者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
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作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重要主体的地方政府是一种具有追求一般利益偏好,又具有特殊利益的行为主体。同时,它与其民众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约束
教育评价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行全面的价值判断,是教育管理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基于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探索云南大学在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下,如
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再造运动对于政府最根本的改变是引入了公共服务外包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用竞争代替政府的垄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
6月3日,省纠风领导小组召开大会,选聘艾泮梓等来自社会各界的34名同志为今年行风评议代表。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纠风领导小组组长李虎林,副省长洛桑灵智多杰及有关部门负责
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性、民主性及执行力,需要公民参与。公民参与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石,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法制化,而且也维护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