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环境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小组工作实务探索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社区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拆迁安置社区环境治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优势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参与拆迁安置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由于受到经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公共道德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拆迁安置社区居民还没有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存在着随意停放私家车、侵占绿化带、破坏公共娱乐设施和随手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些都是居民缺乏环境共同体意识的表现。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下,要培养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环境共同体意识,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单一的政府行政化治理,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者协同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因此,研究社会工作介入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环境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成都市X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增强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居民的集体行动能力,唤醒居民的环保意识,以逐步达到培养小区居民环境共同体意识的目标。首先,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出X小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包括绿化带被破坏、垃圾回收处脏乱差和楼栋入户厅脏乱差等,同时也从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以及物业公司的管理等因素分析了居民环境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其次,本研究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在七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小组活动中不断培养小组成员的爱与归属感,不断挖掘小组成员的集体行动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引导小组成员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以达到培养小组成员环境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最后,采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小组活动的开展成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培养小组成员树立起环境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基本达到。最后,根据小组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本研究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居民的信息获取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居民骨干的培养、拓宽宣传渠道以及挖掘居民集体智慧等建议。
其他文献
依据《孟子》的“良知”与《大学》的“致知”,阳明学向“致广大”推致;在此之外,《中庸》的“未发之中”“独”亦是重要依据,向“尽精微”深入。如同《中庸》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两者共同撑开阳明学。通过病根喻与钟声喻,王阳明从反与正两方面揭示“未发之中”隐藏的风险与潜在的动能,并在天泉证道中综合之。三十年后,王龙溪发展出北辰喻,此喻保证“未发之中”指向正确(无病根),且无一息之停(动能充足)。由“未发之
期刊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期望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行业的态度倾向和职业意愿,建立合理职业期望,提升就业质量,推动专业发展,既是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稳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指标。作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助人者,尤其是在基层建设中发挥着中坚力量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逐年受到广大社会关注和群众期待,对于工作的职业期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职业发展情况。而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情感劳动,这种特殊性质
学位
在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高校中存在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试读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习困难的试读学生由于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有效应对学习问题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和自我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学业失败。目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工作研究成果丰富,但针对学习困难试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改善介入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学校对试读学生的帮助多停留在
学位
量刑协商程序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也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程序正义的关键环节。当前对量刑协商程序的法律规定含混不清,缺乏具体的规范内容与操作流程。理论上对量刑协商程序的性质、功能等程序的本体定位仍存在争议。在新时代的刑事治理背景下,量刑协商程序应当被塑造为案件处理机制,实现恢复性司法的功能,有效化解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此外,量刑协商程序应当顺应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的要求,强化对被追诉方的权
学位
近几十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大量农村经改造或搬迁成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由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即成为“农转居”社区。由于受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系列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在“农转居”社区涌现,这都是其居民公共道德意识薄弱的表现。已有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给出的应对方案以宏观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在社区
学位
习近平指出,“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关心和帮助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表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探究社区服务职能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作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智力障碍儿童大多生活在社区,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与行
学位
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困境儿童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困境儿童由于自身的残疾、家庭父母外出或离异,导致在生活中交友方面存在错误认知,在性格养成和交友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帮助困境儿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升社交能力,是帮助困境儿童完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本研究以遂宁市A社区为研究地点,以社区中6-15周岁困境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社区观察中,发现困境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
学位
近年来,来华就业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相关理论也逐渐增多。但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来分析外籍人士社区融入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社会工作实务来促进外籍人士社区融入的研究少之又少。有鉴于此,本研究运用社会适应理论来分析来华就业的外籍员工在所居住社区所遇到的问题,以社会工作的视角,结合相关实务工作,探索来华就业的外籍员工社区融入问题的解决机制。在对盐城市J社区韩籍员工社区融入问题进行介入之前
学位
居住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的老年残疾人士可能承受着多重生活压力。若此心理压力长期难以得到释放,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鉴于此,笔者在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期间,利用参与L县残疾人居家托养项目——阳光家园计划的机会,在W社区(西部某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中选取了3名面临残疾、老年、迁移等多重压力源的老年残疾人士为服务对象暨研究对象。此实务研究旨在探索在生活模式主导下的以意义应对为中心的
学位
社区治理是破解国家管理不达、商业介入不畅的社会问题的重要路径,社区自组织作为为居民提供服务、促进居民参与的载体,其数量逐年增加,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区治理工作的推进,社区自组织治理能力不足、无法承载社区治理服务需求的短板显现,深入探讨社会工作如何提升社区自组织的治理能力、深化国家社会治理成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立足L街道自组织培育项目,以文体活动类、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