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击化学的诺氟沙星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使其在动物机体及生存环境中大量蓄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不断深入,对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限量的标准也更加严格。但是仍有不法商家在动物养殖中违法使用抗菌药物,企图逃避监管。因此,开发食品中抗菌药物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大型仪器检测法过度依赖大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势,在抗菌药物的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抗菌药物本身作为半抗原,其偶联载体蛋白合成完全抗原的过程非常复杂且产物稳定性较低。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作为典型代表,创新性地采用产率高、产物稳定性高,且具有模块化特点的点击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半抗原改造,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和免疫学方法对其分子量和免疫学活性进行了验证,并依托免疫学分析技术建立了两种检测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点击化学合成方法的诺氟沙星模块化检测体系的构建。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在诺氟沙星的羧基端修饰叠氮基团,合成了诺氟沙星-叠氮偶联物,利用点击化学(叠氮-炔基环加成反应)将其与炔基修饰的生物素以及炔基修饰的等温扩增引物偶联,实现了诺氟沙星-生物素以及诺氟沙星修饰引物的合成。通过使用纳米材料负载生物酶,催化底物进行信号放大,开发了诺氟沙星高灵敏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核酸等温扩增的信号放大手段,开发了灵敏且快速的免疫学与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的诺氟沙星检测方法。(2)基于点击化学的牛奶中诺氟沙星高灵敏双信号检测技术研究。本章建立了一种直接竞争免疫分析方法,实现了牛奶中诺氟沙星残留的化学发光/荧光双信号检测。首先通过点击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诺氟沙星-生物素双功能缀合物。检测过程中,诺氟沙星-生物素与游离诺氟沙星竞争固相抗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固定在抗体上的诺氟沙星-生物素,特异性地与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量子点微球相结合,通过量子点大的比表面积负载大量碱性磷酸酶而进行信号放大,从而实现化学发光和荧光双信号的高灵敏输出。两种输出信号(化学发光和荧光)检测限分别达到3.40 pg/m L和8.80 pg/m L,线性范围为0.013~12.48 ng/m L和0.042~39.87 ng/m L,特异性较好,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抗菌药。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牛奶中的诺氟沙星。同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高灵敏度的优势。(3)基于点击化学和抗体控制等温扩增反应的诺氟沙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本章的创新性在于将免疫学检测方法与等温扩增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诺氟沙星生物传感器。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诺氟沙星修饰于等温扩增引物3’末端特定位点,引物末端含有切刻内切酶Nt.Bsm AI的特异性识别序列。当样品中不含诺氟沙星时,抗体与引物末端修饰的诺氟沙星特异性结合,由于其空间位阻作用,阻遏了切刻内切酶Nt.Bsm AI的识别和切刻,DNA双链不产生缺口,DNA聚合酶Klenow Fragment无法催化新链的合成,从而阻止了SDA反应;反之,样品中游离的诺氟沙星与引物末端修饰的诺氟沙星竞争结合抗体,导致抗体从引物链上解离释放,此时,切刻内切酶Nt.Bsm AI与其特异性识别位点顺利结合并进行切刻,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Klenow Fragment催化新链的合成,从而引发SDA循环。SDA反应产生的富G序列可折叠成G-四链体,与荧光染料硫黄素T结合,导致其荧光信号增强。所构建的传感器线性范围为0.1~500 ng/m L,检测限为0.04 ng/m L(S/N=3),特异性好,能够区分其他类型的常用抗菌药,有效地检测食品、环境和生物样本中的诺氟沙星。该检测体系冷冻干燥后在4℃保存稳定性较高,仅需两个小时就能够实现样本中诺氟沙星的检测,具有现场快速检测的潜力。本研究基于点击反应的模块化特点,将叠氮基团修饰诺氟沙星,炔基分别修饰生物素和DNA,建立了两种诺氟沙星检测体系,对诺氟沙星均具有较高的响应性,实现了诺氟沙星的高灵敏和快速检测,为小分子的高灵敏、模块化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图数据作为非欧几里得结构数据的典型代表,能够很好地反映现实世界的抽象。图数据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领域,例如链接预测、多跳推理和社区检测等任务已广泛应用于现实场景。其中社区检测任务作为图数据分析的典型应用,旨在从复杂的图结构网络中挖掘节点和边之间的隐藏关系,例如在社交网络中寻找具有相似爱好的人群或是在军事知识图谱中划分具有相似属性的军事要素。但是,由于图数据的表示形式愈趋复杂以及数据规模愈趋
学位
次声是核爆炸产生的重要物理效应之一,在大气层中传播具有频率低、衰减小、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是远程核爆监测的主要探测手段。《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将次声技术列为国际监测系统的4种探测技术之一,该技术不仅可以监测大气层核爆炸,还可用于监测水下核爆炸和浅层地下核爆炸。广域的次声监测网络不仅可以进行核爆炸监测,还可用于化学爆炸、火箭发射、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大型次声事件的监测。如何根据次声监测数据确定次声事件的源
学位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由于氢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氢能源汽车逐渐地受到许多国家和车企的关注。梳理了国内外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介绍了其类型与特点,分析了氢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需求,并给出了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的建议。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体系的完整建构离不开小初衔接,如何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助力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后更加顺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是数学学科小初衔接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小学教师,要着眼素养进阶,关注素养断层问题,寻求有效措施,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赋能。
期刊
随着国际能源转型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竞争升级,世界各国积极出台规划、政策,加大氢能源领域布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氢生产国,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强化国际合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序推进“双碳”进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国际氢能产业合作模式探索经验及我国可借鉴之处,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对比方法,归纳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成品出口、技术出口、基础设施合建、全产业链合作等四类模式,并总结各模式
期刊
目的: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以下简称炭疽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以下简称类鼻疽菌)、布鲁氏菌(Brucella,以下简称布氏菌)和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以下简称土拉菌)均是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烈性病原菌。历
学位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组学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为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提供可能。其中,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作为最早出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改变了对传统生物学的理解。近年来,为了突破单个组学不足以全面了解生物系统的局限,出现了能够同时检测同一细胞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表观基因组等多个组学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为全面揭示细胞间异质性、
学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把推理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重要表现之一,进一步加强了对代数推理的要求。代数推理是数学中常见的推理类型,是一种符号化的运算与推理,以达到探究数学的本质的目的。教师应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意识地把推理能力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期刊
裸盖菇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裸盖菇属蘑菇中的色胺衍生物,作用于人体5-羟色胺受体,具有治疗多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潜力。目前已有许多裸盖菇素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烟草成瘾、酗酒、癌症晚期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其中裸盖菇素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和重度抑郁的疗法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的地位。目前裸盖菇素主要依赖化学合成以及生物提取来获得,其中从裸盖菇中提取裸盖菇素存在含量低、批次不稳定的缺
学位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氢能的应用可以广泛渗透到传统能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