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均表明,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此已达成共识。因此,目前问题的焦点不应该停留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这一层面上,而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就是一项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文化教学,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验。
为实施该实验,本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范畴界定;第二,实施文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第三,检测该实验的效果。
本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Chastain,1988:Zhang,1987;Liu,2001),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范畴进行了界定,然后根据英国社会语言学者Byram(1997)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对江苏大学一个非英语专业英语自然班(共59人)实施了为期一学年的文化教学实验。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和教育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文化教学,一是技能的培养;二是知识的讲解;三是态度的引导。
为了检测实验的效果,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前测和后测,以利对比。所用的测试手段主要参考了国外语言测试界权威学者Valette(1977)提出的“文化测试模式”及国内文化教学和测试方面的专家王振亚(2005)设计的“社会文化测试卷”,同时考虑到中国外语教育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特点,该测试卷还借鉴了国家自学考试英语“语言与文化”的课程测试卷。此外,本研究在实验前、中、后期还运用了期末考试英语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和学习日志等检测手段,调查了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和反应,以及文化学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检测结果表明,经过一学年的文化教学实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文化测试卷平均成绩由受试前的79分(满分150份)增长到受试后的109分(满分150分)。可见,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对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是相对可行、有效的,可以在外语课堂加以应用。学生的期末考试英语成绩亦有所提高,表明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对文化教学实验的问卷、访谈和学习日志的反馈表明,大多数受试者认识到了学习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兴趣均有所提高,有利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发挥作用。本研究还针对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中国文化失语症(丛丛,2000),文化定势和民族中心主义仍然存在,“通过考试"这样的工具型动机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等,提出了几点建议:1)改进课堂文化教学2)以跨文化的视角进行外语教学3)在国家级英语考试中增加一定比例的文化测试题。
当然,本研究只是小范围内的一项实验研究,由于研究条件和研究者水平有限,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