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债权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H.麦克劳德(H.Macleod)在1881年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假如有人问我们,谁的发现对人类财富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那个首先发现债权是可以买卖的商品的人。”债权走出当事人之间的法锁变为可让渡的财产,这一发现使得债权作为融资手段成为可能,也使对其的法律规制成为必要。我国的2005年《公司法》对1993年《公司法》进行了大刀阔府的革新,采用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模式降低了对非货币出资形式的限制,但是债权出资能否成为法定出资形式,新公司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仅笼统地规定“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从目前国内实践看,政策性债转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以对公司债权的出资是被允许的,但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尤其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人债权出资的操作甚为保守。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适格性分析、比较法分析等角度加以论证,得出债权出资这一出资形式是大势所趋。此外,本文还全面分析了债权出资的风险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共约两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债权出资的概述,首先对债权出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下来就债权出资的常见类型、理论类型进行了分类介绍。此外,由于债权出资这一出资形式是与债权本身地位的提高、公司资本制度价值取向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更好的展开,本章还对债权出资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第二部分为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债权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其次,探讨了公司资本制度的价值取向对债权出资的影响。通过论证效率和安全这两个价值目标的辩证关系,指出公司资本应以追求效率为首要,对于交易安全问题应通过其它制度规制加以制约和平衡。此外,还对资本信用与资产信用进行了辨析,指出债务担保真正的物质基础是资产而不是资本。最后,本章又分别对以第三人的债权出资和以对公司的债权出资两种出资类型,以公司法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债权出资的适格性分析。首先介绍了现物出资适格性学说的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有关出资方式的规定,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出资要件是与“四要件说”相一致的,并且债权出资这一出资形式是满足这些要件的。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国内外对债权出资的立法实践。首先考察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债权出资的态度和规制情况,其次分析了我国立法、司法对此的态度和规制,最后得出结论:债权出资已成为大势所趋。第五部分阐述了债权出资的风险及其规制措施。指出债权出资具有不确定性、非法定性、非公开性等特点。因此,立法上应对这一制度进行规制。首先,引入债权出资制度公示机制;其次,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估机制;第三,从法律上规定债权转股的比例;第四,规范债券出资的权利和责任。
其他文献
本文以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和国产熊猫电影《我是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化层面对两部影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
每年雨季,全国公路水毁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公路安全和运营的顽疾,并且带来高额的经济损失。2010年7月28日至30日,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普降暴雨,暴雨造成了洪水暴发,多条国省干
银行保函因其信用度最高、应用范围广和承担风险能力强等特点,在促进外贸发展、保证涉外商务合约正常履行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依据银行保函的应用理论及商业银行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既有国外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一般动机,也有我国企业自己的特殊动机,这种特殊动机直接导致了关联交易的不公平性。我国上市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的
电力营销稽查主要查处电力营销工作中的责任事故、差错、违章用电及窃电等行为,监督国家供用电政策执行,是电力营销环节内控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控制、检查、监督
商业银行体系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最低成本条件下提高自身
人民调解和诉讼同属于纠纷解决机制,有民间性的人民调解与公权力参与的诉讼,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虽凭借的方式不同,但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人不分年龄大小,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受到尊重。教师要认识到,不论学生多么幼小,多么不成熟,不论他们身上当前还存在多
现行《刑法》第301条第1款规定了聚众淫乱罪,作为1997年刑法设定的维护社会风化的一个重要罪名,它的适用受到了社会学界和法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2010年4月南京某大学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解决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共处,成为各界人士最关心的问题。鉴于当下的生态状况,二十世纪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