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和甘蔗糖蜜多酚协同抗氧化及其消化酵解特性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葚和甘蔗糖蜜都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是其具有生物活性的原因之一。本论文以桑葚和甘蔗糖蜜为原料制得桑葚游离多酚(MFP)和甘蔗糖蜜多酚(SMP),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单独及联合抗氧化活性效果进行分析;此外,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阐明MFP、SMP及两者复配物MP-1和MP-2在口腔-胃-小肠消化系统中的消化特点,并通过体外酵解模型进一步研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桑葚和甘蔗糖蜜多酚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MFP占桑葚总酚含量的90.3%,为677.6±11.3 mg GAE/100 g,黄酮含量为736.65±17.08 mg RE/100 g,共鉴定出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丙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8种多酚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占92.6%。SMP总酚含量为339.6±14.1 mg GAE/100 g,总黄酮含量为314.61±11.64 mg RE/100 g,主要单体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芦丁和表儿茶素9种多酚物质。在0-10 mg/m L的浓度范围内,SMP、MFP及其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量效关系。同时,两种多酚相互作用时的抗氧化活性优于SMP和MFP,其中中效原理计算两种多酚在DPPH的0.25IC50、0.5 IC50、0.75 IC50、1IC50、1.25 IC50、1.5 IC50的联合作用指数CI分别为0.73±0.02、0.85±0.01、0.94±0.03、0.91±0.02、0.89±0.01和0.90±0.02,均小于1,表明桑葚和甘蔗糖蜜多酚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2)模拟体外消化系统,探究桑葚游离多酚、甘蔗糖蜜多酚及复配物(MP-1、MP-2)的消化特性,同时对其在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酚及其复配物在上消化道中不稳定,在消化过程中逐渐损失,经小肠消化后,MFP、SMP、MP-1和MP-2的总酚含量分别降低15.3%、29.4%、17.4%和20.9%,这主要是由于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减少所致。此外,MFP、SMP及其复配物MP-1和MP-2的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其中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到89.7%、75.7%、91.5%和98.0%,在口腔阶段最为显著,但复配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单一组分,说明与桑葚游离多酚、甘蔗糖蜜多酚相比,二者复配更能有效保护消化过程对其抗氧活化性的影响。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与三种体外抗氧化指标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桑葚游离多酚与甘蔗糖蜜多酚复配后,生物可及性未发生显著变化。(3)构建体外酵解模型,进一步探究消化后的桑葚游离多酚、甘蔗糖蜜多酚及其复配物(MP-1、MP-2)的酵解特性及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总酚含量、单体组成和酵解液中pH值的变化都主要发生在0-4 h。酵解24 h后,MFP、MP-1、MP-2和SMP酵解液中的总酚含量分别提高到747.4±32.6、654.9±10.7、708.2±28.2、733.2±34.3 mg GAE/100 g,且绿原酸、阿魏酸和芦丁完全消失。此外四种样品的(?)pH值分别下降了2.16、2.25、2.17和1.91,都高于空白组的1.65,说明四组样品都能有效降低酵解过程中的pH值。同时,四组样品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丙酸含量都有显著上升,但与MFP大量增加乙酸含量(+770.0μg/m L)相比,SMP会显著减少乙酸的含量(-326.7μg/m L)。四种多酚提取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门水平主要集中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射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的减少,且MFP、SMP、MP-1和MP-2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分别下降31.3%、27.5%、12.2%和7.0%,说明桑葚游离多酚和甘蔗糖蜜多酚能够相互影响对菌群的调节作用。此外,在属水平上,四种多酚均增加了了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等产酸菌属的丰度。
其他文献
矿业生产中经选矿后留下的尾矿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氧化产生酸性矿山废水和重金属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难题。表面钝化法可从源头控制尾矿污染,极具前景。硅烷钝化剂因其安全环保、效率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高温固化和长效性不佳等。为了提高钝化膜的长效性,并减少乙醇的使用量,使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本文研究了在低醇溶剂条件下制备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学位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利用率,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基于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许多药物载体仍然存在着靶向性不足、载药率低、细胞毒性大和功能性单一等缺点。因此,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肿瘤特异性强和载药量高的理想载体具有重大意义。木质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高,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有利于化学改性并用于负载药物。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反相乳液交联
学位
水资源面临着六价铬Cr(VI)污染和水体硬度高两大问题。Cr(VI)会导致人体中毒、动植物死亡、严重污染环境。硬水会产生水垢,造成工业锅炉变形,增加运行成本。木质素作为天然生物质吸附材料,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再生性,在水体金属离子吸附处理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开发高性能的木质素基吸附材料对废弃木质素资源的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木质素基阴离子吸附材料的研究中
学位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前景广阔。当前,以秸秆直燃发电为代表的秸秆燃料化利用暴露出燃烧率低、碳排放高等诸多问题,而秸秆饲料化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秸秆饲料化又被称为“秸秆变肉”,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是“变废为宝”的过程,但由于秸杆本身价值低廉而秸杆收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利润低,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难度大。本文以秸秆发酵饲料工程原料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设计合理的秸秆原料供应链,提高
学位
深度神经网络(DNN)在许多任务中已经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表现。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DNN容易受到数据微小扰动的影响,这种扰动称为对抗攻击。图神经网络(GNN)作为DNN对图数据的扩展,同样继承了这样的漏洞。攻击器可以通过修改图的拓扑结构或特征信息来误导GNN做出错误的预测。GNN的这种漏洞对于其应用的安全性影响巨大,目前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通常图对抗攻击可分为白盒攻击和黑盒攻击。白盒攻击
学位
随着地球资源紧缺、人类社会节能环保要求,和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绿色制造和柔性制造系统成为制造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机器人装配线系统结合机器人和混流装配线的优势,是高度柔性化的制造系统。本文研究考虑能源消耗的第II类机器人混流装配线平衡与排序问题(RMALBSPII):界定工业机器人生产环节的不同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量化不同状态下的机器人能源消耗,为构造理论模型提供
学位
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属于伞菌目、口蘑科、香蘑属,又名紫晶蘑、裸口蘑,是一种药食两用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黑龙江、甘肃等地区。紫丁香蘑具有特殊的香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针对紫丁香蘑多糖开展研究,优化了紫丁香蘑多糖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粗多糖得到三种纯化多糖,并对紫丁香蘑多糖的结构进行解析,通过细胞实验评价其生物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
学位
绿茶未经发酵,保留了许多天然的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作为绿茶中的典型代表,是形成茶叶色香味及其功效的主要成分,也是茶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主要营养成分。儿茶素作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等生物活性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茶多酚本身的抗氧化性极强,其在被提取加工制备的过程中难免会降解损失,这给茶多酚的高
学位
艾滋病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HIV感染者会经历多个感染阶段,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有效的疫苗能够遏制艾滋病大流行,因此结合国内外关于艾滋病模型分析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探索当疫苗效力有限时,多感染状态的模型分析。传统的模型分析通常考虑了艾滋病的三个感染阶段,即I1,I2和AIDS期,其中,未接种疫苗的易感个体及接种疫苗但疫苗保护效力减退甚至失效的易感个体,可因感染进入到I
学位
本研究以洋县黑米为原料,以L.plantarum 115(LP)、L.bulgaricus 134(LB)、L.paracasei 37(LPC)、L.rhamnosus GG(LGG)、L.casei MGB(LC)和L.acidophilus 14(LA)六株乳杆菌为发酵菌种,首先研究了乳杆菌在未糊化与糊化黑米中的发酵特性、稳定性和产淀粉酶特性,然后研究了乳杆菌发酵对黑米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