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运转不定,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紧张, 疲劳 ,情绪波动等等都能成为其发病的诱因, 据统计该病证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尤其在年轻人中的发病人数显著增加 .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 ,有许多眩晕病证用西医的诊断手段很难明确判断发病原因及机理 .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 ,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历代医家在从先秦到清末的二千多年时间里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摸索, 总结了丰富的辨证用药经验, 逐渐完善了对眩晕病证的病因病机 ,发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全面系统搜集有关眩晕资料的基础上 ,对所得资料进行了筛选, 分类 ,分析 ,重点阐述了先秦时期到清末历代中医文献中眩晕病证的历史源流及各个时期对该病证记载论述的发展及独到的见解 .结合历史背景回顾并研究对比不同阶段眩晕论治的特点 ,不仅可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辨证治疗经验, 而且对启发临床工作者的思路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内容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章第一节的内容 ,首先介绍了眩晕病证的定义与范围, 按现代中医的标准对眩晕病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指出该病所包含的西医病名范围, 其他疾病有相似主症表现的也包括在此范围内, 并对文献中记载的相关病名进行列举和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为内科范围的眩晕.第二部分为文章第二节至第六节的内容, 本文用大量篇幅, 以朝代为主线 ,分为先秦两汉, 魏晋隋唐, 宋 ,金元明, 清几个阶段, 分别对各期主要论著及医家的观点进行挖掘和剖析, 总结其进步与独到之处 ,简单分析其医学思想产生的渊源 ,在每一阶段中首先综合介绍眩晕相关文献中所载内容的特点 ,包括继承, 创新和发展; 重点对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细致的分析 ,其中涉及了眩晕的病因, 病机,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用药特点 ,调护等多个方面 ,并对眩晕论治有卓越贡献的医家进行了简单论述 ,以便于了解眩晕论治理论提出的背景. 这些丰富的理论 ,经验 ,学术思想对今人的研究将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转录因子在农作物抗逆育种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个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多个性状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增强一些关键调节因子的作用,可以增强抗逆相关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巴豆外敷印堂穴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巴豆外敷印堂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锡类散撒布口疮疮面处治疗,观察其止口腔疼痛及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金融体系自身脆弱性是金融危机的内在诱因,最终引发危机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内部
<正>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百余种疾病的通称。据预测,从2005~2015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中医肿瘤学可以在癌症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积极的作
高校分类问题不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论文系统研究和探讨了中国高等学校分类问题。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
<正> 患者,男,33岁,以反复咳嗽、咳痰、胸疼14个月,再次加重40天入院。病人于1年前因反复高热、咳痰9月,体温达40℃,痰呈粘液脓样并伴胸闷憋气,在院外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
目的了解辽宁省村级社区医生对全科医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在处理社区人群心理、家庭、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方法组织173名大二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于2006年暑假对辽
目的:观察从督脉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强督中药、腰段督脉电针与督脉推拿手法治疗;
反问的研究,历来属于疑问范畴。但是,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的却并非不确定的疑义,而具有表否定的功能。即:一种语言形式加上反问语气后,就使意思转向其否定面。对此以往的研究只是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隧道、围岩以及支护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际开挖过程,分析了隧道开挖前后硐室围岩应力分布、围岩位移等的影响,为今后的隧道围岩应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