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脆秆相关基因BCZ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壁是由多糖等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其在植物生长发育、机械支撑、物质运输及胁迫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细胞壁提供了人们食物中主要的膳食纤维及造纸、纺织及木材的基本原材料。虽然前人对细胞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其合成及沉积机制还不很清楚。   本文从水稻(Oryza sativa)中花8号转基因组培苗中分离出一个突变体,其主要表型为茎秆、叶片、穗等组织机械强度降低、易折断;同时,还表现出比野生型稍矮、披叶等特点。我们将此突变体命名为bcz。遗传学分析表明,突变由单隐性基因控制,且与已经报道的水稻脆秆突变体bcl、OsCesA7不等位,推测它是一个新突变体。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bcz厚壁细胞变薄、层数减少。细胞壁化学成分定量分析表明:bcz的纤维素含量减少,木质素含量增加;单糖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而木糖含量显著升高。   对转化子的检测表明:bcz突变表型与转基因的T-DNA插入无关;使用修饰的Sitefinding-PCR方法对Tos17的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表型与Tos17转座插入无关。使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BCZ基因进行了定位,从总株为1619株的bcz/TN1 F2群体中挑出375个突变个体作为定位群体。首先利用混池法筛选可用的分子标记,将基因初定位于9号染色体;最终把基因精细定位于相距114 kb的两个标记WM-4与WM-8之间。   该区间共有17个预测的开放阅读框,7个阅读框有功能注释,其中Os09g32080编码一个推测的内源几丁质酶A2前体,与拟南芥的AtCTL1基因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将它命名为OsCTL1基因;已知AtCTL1与细胞壁合成有关。从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克隆了OsCTL1和Osctl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Osctl1基因编码区的639位(位于第三个外显子)GCG突变为TTG,导致编码蛋白质产生了一个错义突变,第2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已知该位点在物种中是十分保守的。OsCTL1基因能够互补bcz突变体的表型,因此OsCTL1就是BCZ基因。   本论文还对OsCTL1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定量PCR结果表明:OsCTL1在所检测的抽穗开花期叶片、茎秆、叶鞘、幼穗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茎秆和幼穗中优势表达。另外,发现OsCTL1和Osctl1存在大量剪接异构体。采用农杆菌注射法使OsCTL1-GFP融合蛋白分别与高尔基体标志Man49-RFP融合蛋白、内质网定位标志RFP-HDEL融合蛋白在烟草(N.benthamiana)中共表达,结果表明:OsCTL1蛋白定位于质膜、核膜及高尔基体分泌囊泡;而且该类囊泡沿着质膜运动,参与了胞质环流。使用PEG-CaCl2介导法转化水稻原生质体也证明OsCTL1-GFP定位于质膜。   对OsCTL1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析表明,突变体中OsCTL1蛋白质的保守几丁质糖苷水解酶19结构域发生了明显改变,可能导致其酶活性丧失,引起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减少,而产生了脆秆表型。bcz是一个新的脆秆突变体,因此本文为水稻细胞壁的合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老龄化,功能性和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将病变部位其他细胞类型到所需神经元,实现原位替代是治疗这类疾病的理想途径。目前,通过在成纤
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市场化的动态频谱分配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
睡眠是一种在许多物种中都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对动物的认知和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关于睡眠的起因及其调控机制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开未知的睡眠之
学位
当前,流媒体占据了Internet的绝大部分带宽,据研究表示,到2011年,90%以上的流量都将是流媒体。而P2P流媒体技术和CDN分发网络则在视频分发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有所长但也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网络,节点依据对信道“忙”、“闲”状态的侦测,通过竞争方式接入信道。在多跳无线网络中,信道状态的变化更加复杂,给节点流量的分析带来了一定困
随着IP业务的迅猛增长,人们对传送网带宽和交换系统容量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光纤资源并且提高传输容量,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论文研究GaN基激光器的p型技术与激光器结构设计。首先,我们研究了低温p-(Al)GaN生长,随后阐明碳杂质对p-GaN欧姆接触的影响机制,接着根据理论计算提出新型激光器结构。最终,我
蝙蝠蛾科(Hepialidae)昆虫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寄主,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600到52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中。蝙蝠蛾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大约需要3~5年,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具有直接带隙、大禁带宽度(室温下3.39eV)、强击穿电场(3 MV/cm)、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3×107 cm/s)、和良好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在短波长蓝光-紫外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