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烹调时机的优选及其品质评价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牛肉的一种深加工产品,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文化的交融,牛排以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正逐渐被国人认可,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大。由于加工技术主要源于国外,国内餐饮从业者往往因缺乏对牛肉后熟过程的认识而致烹调时机的选取不当,且对煎烤牛排的熟制程度同样把握不准,使得国内牛排产品经常出现品质不稳定、口感不佳等状况,导致本土品牌难以实现突破。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追溯牛肉的宰后排酸成熟过程,根据排酸期间牛肉的品质变化选择制作牛排的适宜烹调时机,并评价不同烹调时机下各熟制度牛排的食用品质与营养价值,明确制作牛排的适宜烹调时机及其对应的熟制度,为我国牛排加工行业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首先以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宰后成熟过程,以牛肉的新鲜度为指标来界定其成熟时间,后根据排酸成熟期内牛肉的品质变化进行烹调时机的优选。结果表明,在4℃环境下,排酸成熟168 h牛肉处于新鲜的临界状态,显示成熟168 h内的牛肉均是新鲜可食的,界定宰后12 h~168 h为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的适宜排酸成熟时间。排酸72 h、120 h及168 h的牛肉剪切力、烹饪损失、加压失水率、肌肉僵直指数、蛋白质热稳定性均明显降低(P<0.05),表现为嫩度更佳、保水性能更好、更易受热变性,因而选定排酸72 h~168 h作为肉牛宰后较优的烹调时机。  在选定较优烹调时机的基础上制作不同熟制度牛排,研究烹调时机与熟制度对牛排的质构特性、保水能力、肉色、感官品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物质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烹调时机的延长,因蛋白质热稳定性降低,牛排所需加热时间大大缩短。当选用排酸120 h与168 h作为制作牛排的烹调时机时,各熟制度牛排均可获得相对较好的质构特性与较低的烹饪损失率,且牛排的总体可接受性、嫩度、风味、多汁性均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分。微观结构显示各熟制度牛排胶原蛋白纤维组成的肌膜随烹调时机的延长不断收缩,肌原纤维结构逐渐变得松散与不规则。同时,醛类、醇类、烃类是牛排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风味化合物。  最后系统测定各牛排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并从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价值出发来总体评价牛排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各牛排样品的蛋白质营养质量指数(INQ)均远大于1,进一步显示出牛排高蛋白的营养特点。排酸168 h时的全熟牛排中鲜味氨基酸与甜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最大,显示出更加鲜美的风味。排酸120 h的七分熟牛排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最高,更易于机体消化。油酸(C18∶1n9c)是各牛排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排酸168h的七分熟牛排中油酸含量最高。
其他文献
一、建立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体系,全力做好全国劳模大会、纪念全总成立80周年及各项舆论宣传工作 1、新闻舆论宣传。精心组织实施2005年全国总工会新闻宣传计划,在中央主要新闻
 为了更加符合眼睛的解剖学结构,用建立的层状结构晶状体模型代替了 Hway Lan Liou眼模型中的折射率连续变化的晶状体模型,从而建立了新的眼睛模型。在这个新的层状晶状体模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起人食物中毒的主要病源菌之一。其感染后,能够通过调节宿主细胞(如巨噬细胞)功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从而在细胞内存活。而在感染早期,机体也能够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如分泌炎症因子),以发挥清除作用。因此,分析沙门菌感染早期炎症因子的分泌与沙门菌定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流式蛋白定量分析过程进行优化,然后选取了野生型鼠伤寒沙门菌和表达融合蛋白SspH2-Es
中央要求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这是“党员代表性”在代表结构比例上的重要体现,对于彰显党的阶级属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
第一部分,前言:   围产期是生命过程中对营养状况最为敏感的时期,孕妇营养直接影响母婴的安全和健康。孕前、孕期高BMI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早产儿等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创造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六
目的筛选北京、广州两地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危险度评价模型,探讨其评价标准;比较该模型与Gail模型的异同。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
群众工作是完成党的一切政治任务的基础工作,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对2001年8月27日至9月1日海南岛受热带风暴“菲特”的各个阶段影响而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特大降水是由“菲特”的特征、路径以及海南岛的地形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