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平等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男女平等不断得到加强。然而,中国的性别平等仍然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开始配置劳动资源,导致女性更容易受劳动力市场排挤,而且收入性别差距扩大。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职业性别隔离,即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可能从事收入低、人力资本要求低的职业。目前大部分关于性别平等的研究都是针对一般人群,很少关注残疾人的性别平等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中,残疾人比非残疾人面临更多的困境,残疾人的性别不平等是否比非残疾人严重?本文将通过比较非残疾人和残疾人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来探讨这个问题。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化“相异指数”(Size-standardized Index of Dissimilarity)描述了我国非残疾人和残疾人的职业性别隔离现状,并试图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来探讨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残疾人的职业性别隔离水平高于非残疾人,残疾女性就业时更容易受到性别歧视。无论是残疾人还是非残疾人,绝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从事中性职业,而残疾人比非残疾人更集中在中性职业里,残疾女性比非残疾女性更集中在中性职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残疾人的职业选择范围比非残疾人更小,而残疾女性的职业选择范围是最小的。残疾、教育程度、年龄、居住地类型(城乡)、婚姻状况、地区等因素对职业性别隔离都有显著影响,而残疾与其他因素对职业性别隔离也存在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