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云岩储层相关的流体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云岩成因和白云岩储层演化过程中相关流体的来源和性质对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从白云岩成因角度来看,涉及到的模式包括咸化海水模式、海水与大气水混合模式及卤水渗透回流模式等;从储层的形成来看,既有同生期的大气降水淋滤,也有成岩期的溶蚀,还有深部热流体的改造等。因此,要把白云岩及其相关储层的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清楚,流体来源的确定是关键环节。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地质剖面(江苏宜兴葛山剖面和四川宣汉盘龙洞剖面),开展了包括主量元素、稀土元素(REE)等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卤族元素(Cl、Br和I)等在内的地球化学研究,得出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下扬子宜兴葛山剖面出露三叠系周冲村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四种不同白云岩化程度的样品。通过对该剖面开展主量元素、稀土等微量元素、卤族元素和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他们在白云岩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相关机理,为流体地球化学示踪提供理论性基础。四川宣汉盘龙洞剖面则是受到后期流体作用严重改造的白云岩层系。该剖面出露地层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灰岩与白云岩组合,发育有生物礁和鲕粒滩,并一度被成岩期后流体改造,且这两者是该区的优质储层。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指标应用于盘龙洞剖面,揭示了大气降水淋滤与后期热液局部改造的事实,为储层成因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依据。通过醋酸溶解样品,可排除粘土等非碳酸盐矿物成分对稀土含量的影响,由此测得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具一定的变化范围,在十几个ppm到30 ppm之间。可以此为标准,判断碳酸盐岩样品中的稀土含量是否受淋滤作用或杂质的影响。以海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为参照,对宜兴葛山剖面样品中的稀土进行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配分模式具轻稀土稍富集和明显的正Ce异常的特征,更加直接的反映出碳酸盐岩从海水沉淀的过程中轻、重稀土的分馏情况和Ce的富集情况。此外,将这一样品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应用在四川盘龙洞剖面,结果发现,∑REE在生屑白云岩中较高(平均值为32.43 ppm),鲕粒白云岩和礁白云岩中有所降低(约10个ppm左右),而具鲕粒铸模孔的鲕粒白云岩,∑REE降低到几个ppm,即淋滤作用可降低∑REE值。同时,大气淡水对鲕粒白云岩持续的淋滤作用,可使其中Ce含量急剧降低(具鲕粒铸模孔的样品中Ce含量已低于检测限),配分模式中正Ce异常消失,即Ce异常的情况可以反映流体的改造作用。而受到热液作用影响的样品具明显的正Eu异常,即根据Eu异常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受到热液流体的作用。使用高温热水解的方法处理样品,探索性的测得碳酸盐岩中的卤族元素(C1、Br和I)的含量。结果表明,Cl和Br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中的含量依次升高,即随白云岩化程度的增强,Cl和Br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此含量变化趋势与海水蒸发过程中C1和Br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白云岩化流体的盐度相对较高。而I在这四种岩性中的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由于IO3-/I-具高的氧化还原敏感性,且碘可能以IO3-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中,Ⅰ含量的降低可能由于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造成IO3-被还原成I-的形式,从而迁移出碳酸盐晶格造成的。因此,碳酸盐岩中的C1和Br含量是较好的古盐度示踪指标,而Ⅰ可作为古氧化还原示踪指标。碳酸盐岩中的87Sr/86Sr值可用来反演古海水的87Sr/86Sr值演化。在时代较老且灰岩不发育的地层中,通常选择改造较弱的白云岩开展上述研究。而通过对宜兴葛山剖面样品Sr含量和Sr同位素组成测定发现,Sr含量从灰岩中的1358 ppm降低到白云岩中的94 ppm,而87Sr/86Sr值从灰岩中的0.708019升高到白云岩中的0.708182,即白云岩化过程中锶元素发生明显的迁移,且这一过程本身对87Sr/86Sr值造成的分馏值可能在10-4左右。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白云岩过程中,随着Ca被Mg的大量交代,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的Sr也随之流失。在此过程中,受质量效应的制约,轻的86Sr组分更易迁出,造成87Sr/86Sr值相对增大。因此,在应用白云岩的87Sr/86Sr建立古海水87Sr/86Sr演化曲线和分析白云岩地层年代时,必须考虑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87Sr/86Sr的影响,才能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此外,白云岩的87Sr/86Sr是判识其形成流体性质及来源的重要指标。而前人实例中,白云岩的87Sr/86Sr值明显高于同期灰岩,主要归结为含高87Sr/86Sr值的白云岩化流体作用,同时造成的87Sr/86Sr值分馏效应通常在10-3甚至更高。
其他文献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肝细胞癌(HCC)是肝癌的主要形式,由环境致癌物,肝炎病毒,酒精和肥胖等危险因素共同造成。尽管靶向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并显著提高肿瘤存活率,但是由于肿瘤细胞的不稳定性和异质性,目前疗法的长期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阐明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将有利于预防性治疗方法的探索。许多证据表明,细胞代谢重编程是肿瘤发生的驱动力。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Otto Warburg发现肿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以及免疫系统异常与CD的发生机制相关。淋巴管异常是CD常见的病理表现,也是CD粘膜水肿及肠道炎症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淋巴管密度降低可能与CD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动物实验通过促进淋巴管增生能够改善小鼠的肠道炎症,提示促进淋巴管功能可能是CD治疗的一个新方向。CD的肠系膜脂肪组织肥厚是CD
足细胞损伤是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足细胞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附于肾小球基底膜表面,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在维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蛋白尿形成和肾小球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感染、免疫、代谢及环境毒素均能导致足细胞损伤,引发肾脏疾病。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21 个核苷酸)非编码RAN,可以在转录后水平抑制或
第二章(第一节)雌激素是否通过促进自噬途径减缓去卵巢大鼠椎间盘退变?目的:本研究将对雌激素是否通过调控椎间盘组织的自噬水平来减缓椎间盘退变。方法:选取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OVX组)、雌激素组(OVX+E组)和自噬抑制组(OVX+E+3-MA组),每组15只,除A组大鼠行假手术外,B、C、D组均行卵巢切除术。对分组后的大鼠注射不同药物。A、B组皮下注射
腹腔暴露在临床上很常见,以腹部外科开腹手术术中的腹腔暴露最为常见。众所周知,腹腔暴露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但是,腹腔暴露具体会引起怎样的损伤,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也常常被大家所忽视。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小、炎症反应轻、出血少等优势有关。但是,仅仅应用这些优势来解释这一现象并不充分。众所周知,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一个重要区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肠道大量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节段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目前的观点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基因、遗传、环境、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近期的研究认为,克罗恩病主要是一种由黏膜固有层Th1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肠道炎症。虽然TNF-α单抗的问世对CD的治疗是一
第一章血清miR146a与miR-155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分子标记物的筛选研究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正常对照组血清microRNAs(miRNAs)表达谱的差异,并评估miRNAs作为早期诊断AS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选择10例AS患者(病例组)和1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AS的诊断均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标准。首先,采
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的平动点在空间探测任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动点既是对空间天体观测的理想区域,又可以作为人类进行太阳系行星际空间探测任务的中转站。学者们围绕平动点周期轨道和到达平动点的转移轨道设计进行了大量工作。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空间任务中涉及到的相关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构造了圆参考轨道相对运动模型下任意平动点附近的周期构型。首先将平动点(主星)附近的周期
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脏中脂类沉积过多,肝脏细胞有明显的脂滴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正在迅速蔓延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欧美和澳洲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20~40%,在中国NAFLD是仅次于病毒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严重的NAFLD可促进肝纤维化、肝癌和2型糖尿病等,因此,预防
如何高效地调控声波的传播是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声学超构材料(acousticmetamaterials)和声子晶体(phononic crystals)作为新型的声学功能材料,展现出了传统声学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特性,为声波的操纵带来了全新的自由度。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构材料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都属于声学人工结构材料。一般来说,声子晶体主要研究的是声波在周期性结构中的传播问题,声子晶体所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