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独一理智论”之争探究

来源 :鲁克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阿奎那是十三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将亚里士多德主义整合进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托马斯主义,尤其是其灵魂学说不仅遵从了亚里士多德原则,而且以此为指导对基督教信仰“灵魂不朽”进行了哲学诠释。阿奎那基于亚里士多德原著中对理智的论述,宣称理智是灵魂的能力,并将其奠基于“这个人在理解”的经验事实,从而将不朽的理智归于个体灵魂,进而从哲学上论证了“灵魂不朽”的基督教信仰。然而,阿奎那同时期的布拉邦的西格尔和达西亚的波爱修打着亚里士多德的旗号,认为“评注家”——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才真正符合亚里士多德原意,坚持认为理智独立于个体、且对全人类来说是唯一的。虽然西格尔和波爱修明知独一理智论与基督教信仰不符,但仍旧主张这是按照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致思路线进行理性推理的结果,并由此导致了理性与信仰在理智问题上的对立。主张“哲学应该为信仰服务”的阿奎那绝不可能容忍阿维洛伊的追随者通过独一理智论将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基督教信仰对立起来,因此对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进行严肃的批判,并与阿维洛伊的追随者进行了长久的论战,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以“十三世纪的‘独一理智论’之争”为题,探究这场争论的始末,以期克服该题研究的片面性和单一性,为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了梳理清楚这场争论的源头,我们在第二章对这场争论的思想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我们之所以要追溯争论的两个思想渊源——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传统,乃是因为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无论就其本体地位还是认识论功能颇像阿纳克萨戈拉的努斯,而且亚里士多德也的确将其与理智联系起来,但限于篇幅限制并未对阿纳克萨戈拉的努斯进行深入探讨。然后,我们梳理了基督教灵魂学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十三世纪欧洲灵魂学说的相关争论,这些都成为独一理智之争的驱动因素。鉴于阿维洛伊和阿奎那都将自己的理智论归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我们在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二人对《论灵魂》,尤其是卷三4-5章,的评注。与以往的评注家不同,二人将亚里士多德对理智所做的描述“不混合、可分离、永恒不朽”一致性地归于可能理智和能动理智,并因此对可能理智和能动理智进行了一致性的本体定位,即可能理智和能动理智要么都是个体灵魂的一部分,要么都独立于个体。这是二人的共同立场,他们用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这对概念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潜在-现实”来解释一切存在物,可能理智是潜在的,它除了接收可理解形式之外并无其他本性,能动理智是现实的,它负责将感觉象中潜在的可理解形式抽象为现实的可理解形式,因此可能理智和能动理智是“形式-质料”、“潜在-现实”在非物质性的理智上的应用,故而可能理智又被阿维洛伊称作“物质性理智”(material intellect)或者“潜在理智”(potential intellect)。然而,由于阿维洛伊认为“不混合、分离、永恒不朽”表明理智不可能是形式-质料复合物的一部分,故而将理智从个体中独立出去,而阿奎那立足于基督教的传统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即理智的分离特征并非意味着理智在本体上独立于个体,而是说理智并不像灵魂其他能力那样使用身体器官。而西格尔对阿奎那的批判是:理智作为灵魂的能力不可能比灵魂的本质更简单。第四、五章侧重于双方就“理智是否是独一的”所做的哲学论证及批判,其整体的结构是阿维洛伊的论证、阿奎那对独一理智论的批判、以及西格尔的回应。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场争论,我们在第四章围绕“理智是否是独立的”这个问题展开。鉴于阿维洛伊之前的评注家几乎都认可能动理智是独立的,阿维洛伊旨在通过论证“可能理智不是确定的殊相”将理智从个体中独立出去,其背后的逻辑是“同一性原则”,即如果可能理智能够接收所有的具有普遍性的可理解形式,就不可能是个别的东西。对此,阿奎那提出了理智能力说,即灵魂是身体的形式,而理智是灵魂的能力。西格尔则提出了他对阿奎那的批判:理智灵魂不可能是身体的实体形式,不可能赋予身体以存在。第五章围绕“理智是否是唯一的”这个问题展开。阿维洛伊通过“可能理智不是确定的殊相”将理智从个体中独立出去之后,理智成为了独立实体,而独立实体是其种相里的唯一成员;加之,出于保证“知识统一性”的需要,故而坚持理智唯一论。对此,阿奎那先列举了理智唯一论的种种后果,并主张“知识统一性”并不需要设定理智唯一论,而是源于事物的“共同本质”。而西格尔对阿奎那理智复多论的批判侧重于本体上独立的理智灵魂无法通过身体的增多而增多,这再一次印证了西格尔等人把理智等同于理智灵魂的唯一认识能力。因此,双方的争论源于对人的灵魂的不同认识,即阿维洛伊及其追随者认为人的灵魂是一个物质性形式;而阿奎那则认为人的灵魂是一个非物质形式。这个争论直接导致了七七禁令,后者结束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的融合,使神学朝向“意志主义”发展。
其他文献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新课标,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双减”背景下,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实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成效三者紧密关联起来,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期刊
“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以发展素养为核心,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新课标教学导向和“减负增效”的语篇教学需求,促使教、学、评三方面融合统一;全面、全体、全程的质量观更凸显其教学价值。构建“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活动效益”“以发展思维为主,关注学生语用能力”“以成果汇报为主,关注学生英语表现”教学评路径,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语篇教学的
期刊
目的 优化黄连汤颗粒的成型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糊精-糖粉(3∶1)]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及其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5,
期刊
近来水体环境污染成为食品安全中的严重问题,铅和镉成为影响水体的主要毒性重金属。鲫鱼作为典型淡水鱼品种,被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食用,并能指示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本研究试图探讨鲫鱼在不同环境铅、镉浓度下的生化毒理反应,组织病理学及代谢生物标记。暴露于5mg/L的亚致死浓度下半静态生物测定鱼体急性毒性,病理组织学和微量金属变化,结果显示铅发生显著积累,并伴随鳃、肾、肝、脑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回归分析显
学位
诱变来源的突变体广泛应用于大豆[Glycine max(L.)Merr.]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品种选育,但在现阶段也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待改善。第一,经典的因果突变定位方法,例如混合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需要突变体材料经历若干世代自交或者杂交,这极大延长了因果突变定位的周期。第二,大豆突变基因的功能机制解析还缺乏可参考的先验数据库。第三,突变体的因果突变
学位
期刊
黄龙戏因古时的黄龙府而得名,是主要流行于吉林省扶余、农安一带的东北地方戏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戏有着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是,由于黄龙戏成为正式戏种的历史相对较短,加之受到地域性因素的限制,当前黄龙戏的研究相对薄弱,总体上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框架,略显碎片化倾向。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黄龙戏研究的基本范式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基础性文献挖掘与整理、舞台表演艺术研究、经典剧
学位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命脉,采煤机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其可靠性直接决定着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采煤机故障主要归集于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轮齿点蚀和胶合等方面,且齿轮啮合产生摩擦热而导致齿面失效具有不可预见性。本文以采煤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数值解析齿轮本体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传动系统的热弹耦合特性,探究齿面修形对降低齿面接触瞬时温度、接触应力和振动性能的影响。组建齿
学位
光纤传感和硅基芯片传感技术的诞生使得人们可以根据光信号参量的规律性变化来探测目标环境参数的变化。为了提高光纤或硅基芯片器件的传感精度,尤其是当传感参量的变化较小时,对其引起的光信号的微弱变化进行高精度的探测成为传感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探测传感器件的谐振谱漂移的波长解调技术,微波光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波长解调的精度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针对波长漂移的高精度探测这一需求展开研究,基于微波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进步,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限制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经过人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基于利用太阳能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逐渐引起人们关注,被认为是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单一组分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如Ti O2、Zn O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可见光利用率较低和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缺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拓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