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环保企业的动因及经济后果——以铁汉生态为例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其中的美丽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环保行业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环保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企业承接项目的规模与其资金实力密切相关。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相关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新增项目呈现“大型化”、“综合化”的特征,对企业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行业内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民营企业,2018年社会整体融资环境趋紧和PPP项目清库使行业遭遇寒冬,国资入股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兴起,一直持续至今。这些入股国资的类型各不相同,入股后对民营环保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铁汉生态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两次引入了国资,第一次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此次国资入股虽然帮助公司渡过了资金难关,但入股后的业绩并没有好转。第二次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资实业公司,此次国资入股后,公司的业绩出现好转。本文以两次国资入股铁汉生态为研究案例分析两次国资入股的动因和经济后果,并比较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以期为未来环保行业的国资入股民营企业提供借鉴。首先,本文介绍了案例分析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资源依赖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并梳理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国资纾困以及战略投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随后,对案例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考虑到案例中深投控入股铁汉生态是通过纾困基金完成的,且纾困基金相关的研究近两年刚刚兴起,因此先对我国纾困基金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再介绍案例中各交易方的情况,并对国有资本入股铁汉生态前铁汉生态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紧接着梳理了两次国资入股的全过程,从入股的时机、协议的设计两方面进行比较。其次,在案例分析部分,对两次国资入股的动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动因方面,两次国资入股的动因都有对铁汉生态进行纾困,但双方还有各自一些不同的动因。从深投控的角度,还考虑到保证地方的财政收入和维持社会稳定,从中国节能的角度,一是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推动形成自身的大环保布局,三是与铁汉生态形成业务协同。在经济后果方面,从公司治理、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三个角度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深投控入股后保持了铁汉生态控制权和董事会的稳定,仅派驻了一名高管,而中国节能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改变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且改组了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从资金状况的角度,两次国资入股存在共同点,都缓解了公司的资金短缺问题,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但也存在不同,中国节能的入股还补充了公司的资本金,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从经营状况的角度,两次国资入股的共同点在于铁汉生态的项目质量上升,不同点方面,深投控入股后,铁汉生态华南地区的业务增加,业绩承诺没有完成,而中国节能的入股拓宽了公司的长江经济带市场,改善了公司的管理模式,此外,业绩表现好转,盈利能力提升,业绩承诺也如期完成。最后,本文得出了结论,由于不同类型国资方的功能定位和承担的政府责任不同,其入股民营环保企业的动因也不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可能出于纾困的主要目的入股民营企业,而国资实业公司自身经营实体业务,更可能因获取资源、业务协同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原因入股民营企业。又因为入股动因的不同以及不同国资方的资源等情况不同,入股后对民营企业提供支持的意愿和能力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了对民营企业产生的经济后果的不同。国资实业公司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且容易与民营企业形成业务协同,对民营企业业绩等指标的提升更有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则发挥了在最危急时刻挽救企业的作用,他们在民营企业和环保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议,环保行业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合能推动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但国资方和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具体情况,理性选择,合理设计协议,避免盲从,还应关注入股后的事项,注重入股后资本的退出,企业的整合,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合等,让国资入股真正发挥实效。
其他文献
自2018年中美紧张关系升级以来,美国针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审计要求,且以浑水为代表的做空机构再次对中概股发起攻击。2020年爆出的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引发了中概股第二次信任危机,年末出台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使得美国中概股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再加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美国中概股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本土资本市场。而2018年的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改革为中概股的回归奠定了制度基础,内地
学位
随着我国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成为既定事实,如何应对随之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信息披露成为缓解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年报作为资本市场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桥梁”,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价值的关键信息来源,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可读性水平直接影响了年报使用者的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对会计信息的决
学位
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并出台22项配套性政策,构建了“1+N”的政策体系。纲领文件及配套政策的公布标志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攻坚期。随着“6+1试点”、“双百行动”等混改方案逐渐落地,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的数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国企混改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暴
学位
为了进行海内外布局并实现业务多元化,众多企业走上了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利用并购的方式加速企业的发展。2017年之前一些集团企业在量化宽松的政策背景下采取了激进的并购战略,利用杠杆融资加速扩张。然而集团企业高速并购背后承担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和整合压力,当经济下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经营情况恶化时,集团就很容易陷入资金流动性困境。2017年中国加强境外投资的监管力度,银监会出台去杠杆政策排查连续境外并购
学位
分拆上市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是收缩型资产重组的一种手段。分拆上市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在美国出现,经过众多实践,其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实践成果和学术成果十分丰富。但我国分拆上市则在数十年后才开始起步,分拆上市的首个案例为2000年同仁堂分拆同仁堂科技;2004年至2010年,监管逐步成型。2004年7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A股上市公司有关分拆上市的第一份正式监管文件:《关于规
学位
201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的公布正式拉开了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蓬勃发展的序幕,其凭借能够保留控制权的的特点,迅速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较为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有2517家存在股权质押行为,质押总股数4198.27亿股,质押总市值4.18亿万元。实际上,虽然股权质押具有保留控制权的特点,但是如果股价跌落至平仓线以下,受质人
学位
随着2015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热潮,各大房企在销售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负债率也不断累积,但是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背景下,房企的融资渠道日益收紧,房企面临的融资约束大大提升,这也使得房企不断利用多种方式化解融资约束,其中就包括明股实债这一特殊方式。现代企业是契约的集合,契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契约参与方往往面临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会计数据作为反映企业全面经营、资产状况的信息渠道,能降
学位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可以看出创新在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亦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驱动力。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如何激励员工以调动其创新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激励方式,通过赋予员工股份,实现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捆绑。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步尝试员工持股计划,但由于
学位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各种制度持续改进,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依然有一些潜在隐患。以盈余管理为例,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下降,带来一定风险。由于盈余管理手段隐蔽且操作过程复杂,如何有效识别并监管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一项重要的课题。2015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一系列变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变动就是“关键审计事项”的引入。2016年
学位
预算作为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控制工具,兼具明确目标、协调沟通、日常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等功能,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对预算提出了挑战,企业需要对预算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对预算进行改进,使之适应企业当前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许多企业原本粗放且松弛的预算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运营的需求,企业亟需通过精细化的预算管理,设计具体细化的标准来取代传统粗放式的手段,提高预算的可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