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苹果园双作物系数法应用及水分环境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量耕地转为林草地。为了恢复生态的同时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形成退耕还林实用模式,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等林业产业。黄土高原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已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大的苹果优生区。然而,有研究表明目前黄土高原植被承载力接近极限,已经出现深层土壤干燥化、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因此,水资源无疑是黄土塬苹果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降水是该地区苹果园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大部分会以蒸散形式散失,且苹果园蒸散尤为强烈。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量化黄土塬苹果园蒸散,明晰土壤有效水分变化,为苹果产区种植规划和生产布局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黄土塬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选取25年生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进行两年试验,首先计算双作物系数法中各项作物系数,并用实测值检验其准确度,然后基于双作物系数法量化蒸散及其组分,最后结合降水计算水分适宜度,模拟主要根层土壤有效水分变化,对苹果园水分环境做出综合评价。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黄土塬苹果园作物系数变化特征:两年基础作物系数(Kcb)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全生育期均值分别为0.40和0.47,Kcb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均值分别为0.13、0.37、0.53、0.40和0.17、0.38、0.60、0.51;两年蒸发系数(Ke)无明显季节性变化规律,呈多峰曲线,全生育期均值分别为0.33和0.36,两年Ke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分别为0.22、0.26、0.40、0.35和0.36、0.26、0.41、0.39;两年双作物系数(Kc)变化趋势与Kcb相似,全生育期均值分别为0.73和0.83,Kc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分别为0.36、0.63、0.94、0.75和0.54、0.64、1.01、0.90。(2)黄土塬苹果园作物系数估算值与实测值比较:两年Kcb相比基础作物系数实测值(Kcbm)分别高8.2%和12.5%,两年Ke相比蒸发系数实测值(Kem)分别低4.8%和9.1%,两年Kc相比双作物系数实测值(Kcm)分别高4.2%和1.4%,各生育期内Kcb和Kcbm、Ke和Kem、Kc和Kc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苹果园蒸散及其组分估算值和实测值拟合良好,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合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和一致性指数的结果综合分析,可以接受双作物系数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蒸散及其组分估算的偏差,具有较高准确度。(3)黄土塬苹果园蒸散及其组分变化:两年全生育期苹果园日蒸腾变化范围分别为0.1 mm d-1-3.4 mm d-1和0.1 mm d-1-3.7mm d-1,日均值分别为1.1 mm d-1和1.3 mm d-1,蒸腾总量分别为278.4 mm和330.8 mm,分别占全生育期内蒸散总量的56.0%和58.7%。两年全生育期日蒸发变化范围分别为0.2 mm d-1-3.0 mm d-1和0.0 mm d-1-3.1 mm d-1,日均值均为0.9 mm d-1,蒸发总量分别为219.2 mm和232.6 mm,分别占全生育期内蒸散总量的44.0%和41.3%。两年全生育期日蒸散变化范围分别为0.2 mm d-1-6.1 mm d-1和0.1 mm d-1-6.8mm d-1,日均值分别为1.9 mm d-1和2.3 mm d-1,蒸散总量分别为497.6 mm和563.5 mm。蒸散及其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降水量,其次为温度。(4)黄土塬苹果园水分环境评价:两年全生育期水分适宜度分别为0.89和1.18,均高于最适宜临界值,水分较适宜。两年主要根层土壤有效水(ASW)整体均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2020年ASW损失9.2 mm,2021年收益14.3 mm。2020年苹果园全生育期共计65天遭受干旱胁迫,占总天数的25.3%,2021年共计66天遭受干旱胁迫,占总天数的26.8%。综合ASW和水分适宜度分析,苹果园两年水分环境较差。其中2020年萌芽期、花期、成熟期和落叶期水分环境较好,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水分环境较差,存在干旱胁迫现象;2021年萌芽期、花期、幼果期和落叶期水分环境较好,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水分环境较差,分别存在干旱胁迫现象和过涝现象,两年降水季节间分配不均导致苹果园在关键需水时期严重缺水。
其他文献
培养新疆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课程,也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主阵地,更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渠道。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根据现阶段复杂学情,从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覆盖、开展针对性分类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四个方面来阐述改革思路,希望能有效推进高校大学
期刊
生物炭由于其原料廉价,性质优良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炭以及生物炭基复合材料在污染物吸附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是,在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环境中的生物炭质会被逐渐风化分解为粒径更小,迁移性更强,化学反应更高的生物炭胶体颗粒(Colloidal Biochar,CBC),这些胶体颗粒可以作为活性载体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并协同污染物共迁移,从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CBC还可以通过孔填充等作用吸附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使用年限的延长,我国设施土壤作物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始在设施栽培中广泛应用。但是,迄今为止的大量研究多聚焦于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而忽视了对调控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缓解连作障碍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土壤有机碳(SOC)。因此,研究使用RSD技术过程中SO
学位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农业活动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如何通过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秸秆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土壤质量与固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明确秸秆投入与其它农田管理措施结合下土壤性质、作物生产力、温室气体排放等的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前公开发表的关于秸秆投入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
学位
陕西省秦岭北麓的周至、眉县一带是我国猕猴桃主产区,近年来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占全球的近30%。但由于猕猴桃生产中农户盲目施肥、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导致猕猴桃主产区施肥过量问题尤为严重,其中以氮素过量投入更为普遍,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引起的土壤氮素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等影响已有一些研究,而对猕猴桃集中产区氨挥发损失研究尚少见报道。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南依秦岭,气态氮素损失进入大气后沉降特性如
学位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小麦形成互惠共利的菌根共生体,一方面AM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其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可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小麦作为一种菌根作物,AM真菌可以促进小麦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增强其抗逆性。本研究拟探究不同育成年代、株高、麦芒类型、生活习性、主栽区域的小麦品种菌根侵染率差异,筛选出极
学位
文章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实践,结合案例介绍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及网络计划技术在工期计划中的应用,对施工组织设计从施工方案和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优化分析,利于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期刊
稻田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为维持稻田高产,化肥的施用量大幅增加,但我国氮肥利用率较低,大量氮素损失到了环境中。稻田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厌氧氮转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厌氧氮转化过程包括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两者均为在厌氧环境下经微生物作用将硝酸根转化为氮气(N2),因此统称为脱氮过程,微生物介导的脱氮过程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秸秆生物炭具有改良土壤
学位
大豆压榨厂的粉尘主要是有机粉尘,又分为大豆粉尘、含溶剂粉尘、豆粕粉尘,在生产中产生粉尘层和粉尘云,可能引发爆炸。在阐述粉尘及粉尘爆炸相关概念基础上,指出大豆压榨厂积尘区域及潜在火源,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包括划分可燃性粉尘爆炸风控区,设置关键安全装置和运行监控装置,制订火源预防措施和设备粉尘控制措施,防止粉尘层阴燃和粉尘云爆炸,按相关标准设计防火防爆厂房结构,大豆预处理车间设计并使用安全风网等。通过
期刊
砷是土壤中危害最大、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对动植物都有很高的毒性。进入土壤中的砷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已有研究证实:外源施加适量硒能缓解阳离子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作用,但砷为阴离子金属,硒对砷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解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用十字花科植物小白菜为供试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与两种价态砷复合处理对小白菜生长、硒砷吸收转运、生理代谢及光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