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英译多视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有华人否认,中国古诗蕴藏着深遂的艺术;少有英语读者了解,他们欣赏中国古诗的译本,实际上是对中国古诗的误读。结果,几千年来中国古诗在华人文化中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里却由于语言障碍而没获得应有的地位。那么,看译本的英语读者,怎么才能像华人一样,真正读懂中国古诗的美呢?假若这不可能,问题出在何处?答案牵涉到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但对中国古诗研究来说,这诸多方面提供的是一个新议题——中国古诗的可译性。 中国古诗的可译性一直是文学翻译评论中的热门话题;但大部分译论都偏爱以相同的标准去评价译文。如国内流行的某些有关评论文章认为,诗歌翻译只能遵照“信达雅”原则。事实上,该原则是从译者角度提出的,只是翻译领域中的理想目标,其译文仅适合精通英汉双语的读者。现实里的中诗英译,服务对象应是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英语读者。时代不同,读者的需求各不相同,导致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于是他们的译文或是突出原语特征(中文),或是强调目的语优势(英文)。用同样的标准评判某译文的好坏,很容易造成是非不分。所以,重新给中诗英译分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本文意欲把中诗英译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译法,既强调忠实于原文,又要求符合英语行文规则。此类译文的译者尽管在如何处理原文的音,形,意上意见纷纭,但都一致认为翻译就是在得失之间相互妥协,以求得平衡。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列出自译诗及见解,证明传统译法的译文仅受中国读者喜爱,在英语读者中却难获得同等效果。 既然传统译法表现原文常常失真,就该寻求一种新的方式,让英语读者理解中诗的精髓。直译法只求体现原文的精细美,不太考虑英文语法规则,就是这种方式的代表。采用直译法的译文通常被误解为逐字死译。其实对简洁细致的山水诗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学生大多可从译文中品出汉诗的原汁原味。跟传统译法相比,直译法很难创造出独立的文学作品,但却能给中国文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素材。 第三种是以庞德为代表的改译法,随意删改原文字意,以便译者自由发挥。改译法完全把汉文化内化成了英语文学,和直译法是两个极端。采用改译法的译文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原文特征,按英语文学标准来看,都可称为好诗。例如庞德的译文,就不是原诗的复制,而是原诗基础上的再创作。尽管他译出的诗歌很多都与原文相左,但不得不承认,只有这种译法才能产生最受普通英语读者认可的作品。 中诗译作的读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翻译的方法也该相应地改变。由于读者的需求不同,如何译中诗的方式绝不仅限于上述三种。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中诗英译不该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学探讨,而应扩展至文化研究领域。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律师行业得到了充足发展,律师队伍快速发展壮大,律师事务所数量持续增加,广大律师依法履行职责使命,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促
目的对比研究阑尾切除术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
目的 探讨SHJZD对病毒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0.12%CCl4花生油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模拟急性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2)假肝损伤对照组;(3)
阐述了应用于汽车悬架上的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的功用特性、结构特点及应用实例,指出弹性元件在悬架装置中起传递垂直支承力、缓和不平路面经轮胎传给车
环保非政府组织虽然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但鉴于环境保护目标的综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在实现文化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推进。环
校长课程领导受到学校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要确定"育人为本"主导文化,从而激发学校课程开发的创新动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态
期货交易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期 货交易法制。 由于我国历史上缺乏期货交易立法的传统,新中国期货交易法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化妆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化妆品种类繁多,功能更各不相同,其中,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衰老
通过对电网企业对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与应急响应研究,提出开发并建立自然灾害电网调度信息报送系统,加强电网企业在开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及其衍生灾害
《翟家碑》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目前学界有近十余位学者相继对该文书进行过录文和考释,诸家释本虽然详尽,但亦有所不逮,故本文略作补正,以供参考。其以骈文作法之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