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浓水的预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反渗透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随着膜技术的研究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反渗透技术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食品加工、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渗透技术在未来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反渗透技术产生清水的同时也产生了浓缩水,浓缩水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反渗透浓水的传统处理方法有:直接和间接排放、综合利用,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减少反渗透浓水的排放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反渗透浓水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是反渗透浓水处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研究最多的是膜处理法,由于反渗透浓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盐和有机物,反渗透浓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在膜法深度处理反渗透浓水中极其导致结垢,造成膜的污堵,浓水中的有机物也会造成膜的污染,使膜的透水率降低。因此在膜法处理之前应对反渗透浓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钙镁等对膜不利的物质。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太原市某食品加工厂锅炉进水反渗透浓水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经济可行的预处理工艺为目的,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软化—混凝法对反渗透浓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单一工艺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最佳处理条件和对各水质指标的影响,以及两种工艺联合对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效果。活性炭特有的孔隙结构,使其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有着极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传统工艺无法去除的有机物。本论文选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反渗透浓水中的有机物,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100mg/L, pH值为6,吸附时间为40min时,吸附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为52.62%。对于反渗透浓水中的硬度和碱度,本论文采用软化—混凝法去除。为了将浓水中的硬度和碱度降低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软化工艺采用石灰—纯碱法,混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复合投加。在药剂最佳投加量条件下:石灰投加量1250mg/L,纯碱400mg/L,聚合硫酸铁40mg/L,聚丙烯酰胺3mg/L,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参数为总硬度和COD分别为160.77mg/L、43.31mg/L,浊度为1.59NTU。采用活性炭吸附和软化—混凝组合工艺对反渗透浓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两种不同组合工艺对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效果和活性炭吸附处理软化—混凝出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软化—混凝—活性炭工艺对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活性炭投加量75mg/L, pH为6,吸附时间为30min。采用软化—混凝—活性炭组合工艺在最佳条件下处理反渗透浓水,出水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
其他文献
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艺术运动。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它们的起源、流行的领域、表现的题材、艺术风格和衰落的原因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象征
台湾电影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过辉煌没落困惑之后,台湾电影在摸索中慢慢前进,近几年连续出现了让人叫好又卖座的作品。纵观台湾电影市场,同志题材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正在逐步运用到现代服务行业,越来越多的自动终端服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使得现代服务行业慢慢步入无人化。而自动售药机正是在此
在当今社会日益频繁的交流、融合趋势下,民族文化的流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的吐鲁番、库尔勒、喀什、乌鲁木齐四座城市的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现状考察,分析影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第一资源,对于企业而言,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国有制造企业的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流队伍,同时技能人才培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
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理论反映,是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合理的数学教学原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界对这个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伴生的是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人民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很多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捐出部分所得,成
本文以数字"七"在中国民俗中的广泛应用为表象,依据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天体运动节律(即"天道唯七")和人体生命节律(7—8年)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人的生物节律的进一步确认,
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提升整个城市形象和品质起着的作用,其设计将影响到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简·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
室内外过渡空间因其自身的模糊与含混性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空间形式。对于这种过渡空间的研究与应用已经不能以一种物理空间的状态去理解和对待,而是必须全面考虑人的